||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2月8日 >> A03
返回频道主页
热议
向新产业要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2-08

  □ 小 丁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必然要求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一个务实的发展“国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有坚实的产业支撑,那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和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新赛道。同时,通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新质生产力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表征。资料表明,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创新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势领域加快发展,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吃透中央政策导向时需要注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产能”,通过技术革新可以激发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而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大,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不尽相同,着力点也应该有所差异。要找准自身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尊重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本地区发展潜能和比较优势,打好“特色牌”、下好“先手棋”,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省会城市,昆明有着独特的科创资源等比较优势,要明确主攻方向,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培育链条,强化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推动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新型储能、智慧交通等有条件、有基础的未来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