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就业需求人员在社区工会驿站里学习技能。 永宁里社区供图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社区是就业服务的“前沿阵地”。
西山区永昌街道永宁里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就业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打造家门口的工会驿站,让“小驿站”传递“大能量”。
推行“六清” 摸清底数
永宁里社区属于就业群体多元化的“个性社区”,就业工作难度大。社区通过“党建+就业”的模式,打造了系列特色就业服务品牌。
首先,开展“六清”工作。紧盯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户外劳动者等灵活就业群体,社区通过日常交流和上门走访,按照家庭情况清、就业愿望清、技能特长清、就业要求清、培训需求清、创业愿望清的“六清”元素,全面掌握永昌片区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需求,做到底数清、需求明。目前,永昌片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在册人员共164人,已全部完成一人一档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信息摸排登记,50余人参与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咨询,有再就业需求和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有25人。
其次,开通社区“就业超市”。“就业超市”及时将企业信息、岗位信息分类摆上“岗位货架”,实现用工企业、工作地点、岗位数量、工作内容等信息“码上”展示,马路上“等活”转变为手机上“刷活”。2022年至今,社区“就业超市”共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千余条。
最后,成立“培训超市”。整合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力量,成立时间、地点、专业任选的线下“培训超市”,为社区居民开展家政、厨师、泥瓦工等技能培训,培训指导多人实现创业。
分色管理 精准帮扶
为实现精准帮扶,充分帮助群众实现就业,社区建立“黄绿蓝”三色就业帮扶管理体系,将永昌片区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全部纳入分色管理,分类分层精准服务。
“黄色”为重点帮扶对象。针对辖区劳动者中“4050”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的特点,社区根据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推荐零工市场岗位。
“绿色”为一般帮扶对象。社区综合运用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服务、灵活就业等方式,提供精细化服务。在西山区青创园永宁里服务点,邀请导师、青年创业人才开展创业指导和政策宣传,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增强劳动者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蓝色”为特殊就业需求群体。针对残疾人、退伍军人、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社区积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职住兼顾和就近就地就业服务。
权益优先 保障服务
依托西山区职工服务中心(永昌片区)公共法律维权点,社区工会驿站积极开展工会法律援助,开通绿色受理通道,为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同时,积极化解快递网点工伤事故风险,扎实推动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落实落细,切实维护快递员的合法权益。
通过零工市场、“就业超市”的信息匹配和岗位推荐,社区工会驿站与永昌街道总工会建会的45家入会企业共同签订“充分就业社区”结对共建协议,实现可持续岗位推荐,打造就业信息区域化服务。
此外,社区还通过“数字工会”切实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通过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据了解,目前社区工会驿站依托永宁里零工市场、“就业超市”、创业人才孵化基地等,举行3次现场招聘会和1次直播带岗活动,带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群中的30人参加活动并投递工作简历。对有创业需求的劳动者,社区鼓励其参加西式面点师、插花师、收纳整理师等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参与各类技能、岗位培训50余人次,实现灵活就业22人。
记者李杭蓉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