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5年11月19日 >> A02
返回频道主页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本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2025-11-19
  系列评论之三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时代中国前行的每一步,“人民”二字都镌刻着沉甸甸的分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翻开四中全会公报,“人民”二字贯穿始终,民生福祉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

  医疗、养老、社保、教育、住房、就业等,是牵动亿万家庭的民生关切。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会作出一系列针对性部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会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要求。目标要求指向共同富裕,朝着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努力。全会通过的《建议》部署了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比如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等。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提出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等。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和国家未来。全会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作出部署,从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到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各项部署必将助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顺应千家万户美好期盼,《建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等举措。

  这些部署,都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力,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回应。从另一个角度看,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与动力。持续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体现的是公平正义,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