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全省结束汛期。今年汛期,云南遭遇近7年来最严峻复杂的洪涝灾害考验,全省上下全力应对,没有因预报预警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也无水库垮坝、重要堤防决口及重要基础设施受冲击,洪水防御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施策 打赢防汛抗洪各场硬仗
今年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160.7毫米,为近5年同期最多,强降雨站次刷新近20年纪录;全省117条河流135个水文站发生188站次超警洪水、46站次超保洪水,为有水文监测记录以来第二多年份;43条河流出现历史最高水位;15天内三轮台风叠加冲击,11站(次)发生建站以来最大洪水,全省遭遇防汛减灾严峻考验。全省水利部门做好监测雨情水情、发布预警信息、调度防洪工程、加强巡查防守、做好抢险转移,盯紧防汛链条,坚决打赢防汛抗洪各场硬仗。
各级水利部门做好汛前筹备,全省2万多名水库、小水电站、重要堤防和水闸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及6万多名山洪危险区责任人全部上岗履职,每个关键部位都“包保到人”。
全省推行“一州一单、闭环整改消号”机制,全覆盖排查风险,做到隐患清零见底。开展水库、山洪灾害避险转移等预案演练2158场(次),丰富无人船、无人机等“天空地”一体化测报设施应用场景。全省水文部门加强加密预报预警,累计发出强降雨防范通知49份,启动Ⅲ级应急响应2次、Ⅳ级应急响应13次;共组织会商和调度会37次,叫应各级水利部门9365次,抽查1844座水库“三个责任人”。全省累计投入巡堤查险力量5万余人次,转移避险10.6万人,减少受灾人口50.9万人,避免12座县级以上城区受淹,防洪减灾经济效益6.8亿元。
科技赋能 为抗洪抢险赢得先机
全省水利部门持续开展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实现对全省山洪灾害危险区、重点防治自然村降雨监测和主要江河洪水监测全覆盖,串起覆盖“天空地水工”完整监测预报链条。水文部门水位、流量、雨量监测设备全天候监测,强化“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监测预报,共投入1834人次、应急监测设备940台(套),抢测1769场次洪水。滚动更新洪水预报4.8万次,向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江河洪水预警76次,会同省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84期,200次提前预报(预警)超警戒水位洪水,提出水库调度建议19次,为抗洪抢险和避险转移赢得先机。
不断完善的云南省山洪灾害四预系统以“智能监测+精准预警+高效联动”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省的“24小时监测—智能分析—分级预警”全流程数字化智控体系,通过接入各监测站点数据,达到预警阈值后,及时开展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山洪灾害预警,3分钟内可对预警区域内省、州(市)、县、乡、村5级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逐级自动预警叫应。2025年系统发出预警短信52万条,智能语音叫应有关防汛责任人4万次,人工叫应和抽查预报预警处置情况0.26万次;每2小时跟踪转移安置情况,累计指导42个县(区)提前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群众约2.2万人,实现零伤亡。记者杜仲莹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