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年大学的演出。 |
每周三下午,孙德胜都会坐进昆明老年大学教室里认真听课,今年是他进入老年大学的第15个年头。他在这里上过手机智能课、上过昆明文化通史课,今年秋季最让他惊喜的,是新开的《AI智能应用课》。
“老年人必须得学点高科技,现在出门都离不开手机,要是不会,那真的是落伍了。”孙德胜说。最早,他来老年大学只是学习了手机使用,现在手机支付、网上购物、打车订票……啥都不在话下。
“子女平时工作忙,遇到手机使用问题,他们又经常不在身边。”孙德胜说,与其等着“教”,不如主动出击“学”。退休之后,他决定把年轻时落下的学习课程,一门一门补回来。
学习昆明文化通史课程,填补了他对家乡了解的空白。“我是地道的昆明人,知道一些街巷故事、零碎传说,但都是片段,并不完整。”他说,通过学习昆明的历史文化,第一次把散落的历史点连成了线。这是他的“故乡情结”,也是一个老昆明人自觉的文化使命。
而上AI课,完全处于好奇。“有时看到手机上,用AI生成的图片、视频非常有意思,所以今年决定来学一下这门课程。”当面对“即梦”“豆包”这些新软件时,起初他还觉得陌生,但是熟能生巧,用得多了,他自己也会制作图片、视频了。他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用“即梦”做了一条视频,从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到如今两鬓斑白的样貌,虽然人物、场景都是AI画的,但是他非常满意,觉得也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遇到不会的地方,还能再温习一下。
孙德胜说,现在纯粹为“热爱”而学习。“不像年轻时为了考试,现在才是真正进入了一种‘真爱’的环节。”他说,在班上他与同学交朋友,互相交流,无形之中充实了自己,也汇聚成了更积极的能量场。
在老年大学,年龄被淡忘,身份被放下,一群老人只是因为想学习、要学习而相聚在一起。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丰富,紧跟上时代的节奏。
记者孙莹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