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在广福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兵乒球。 |
在家门口的幸福食堂吃上热乎饭,在社区共享空间享受阅读时光,在智慧小程序上一键办理服务……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抓手,将居民“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其中首批试点的广福小区社区与红星社区,用精准服务、资源整合与智慧赋能,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一老一小”
圈出暖心烟火气
“20多个菜随便挑,不到10元就能吃好,比家里开伙还方便。”刚结束红星社区老年大学合唱课的刘阿姨,和姐妹们直奔教室旁的社区食堂,热气腾腾的饭菜让她连连称赞。2023年,红星社区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空间,引进企业运营社区食堂,用优惠价格解决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距离红星社区不到2公里的广福小区社区,养老服务更显细致。“辖区老龄化率达20%,老年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重点。”广福小区社区党委书记丁川明介绍,社区不仅布局3个助餐点覆盖全辖区,还组织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把热乎饭送进家门。此外,社区打造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集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康复护理于一体,平日里还是老年人的“欢乐园”——打棋牌、练书法、打乒乓球,动静皆宜的活动让银发生活有滋有味。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两个社区还创新开办老年大学,开设10余门特色课程,涵盖文体娱乐、生活技能等领域,广福小区社区老年大学更被授予西山区老年大学分校。“以前退休在家闷得慌,现在学书法、练合唱,认识了好多老伙计。”社区居民张大爷的话,道出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
针对“一小”群体,社区同样用心。红星社区招募退休工人、志愿者,开设书法、英语、国画等课程;暑期,引入商圈资源办夏令营,名额常常一抢而空。广福小区社区则链接公交公司与辖区幼儿园资源,将有需要的辖区学龄前儿童接送到幼儿园托管,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启蒙。
联动“商居两楼”
织密共融同心圆
“商圈就在家门口,不缺热闹,就缺把居民和商家串起来的‘线’。”红星社区党委书记吕亚海说。该社区涵盖4个居民小区、1100户市场主体,居民9000余人、商家从业人员6300余人,如何让“居民楼”与“商圈楼”双向赋能,是社区便民建设的关键。
为此,红星社区打造星连心“共惠共学共乐共帮共享”服务品牌,以组织、情感、治理、活动、阵地“五互链”为纽带,让商居群体真正“走在一起、融在一起”。社区576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划分出不同功能小间,既有24小时便民服务专区、调解室等政务空间,也有阅览室、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休闲场所,既是居民的“家门口活动室”,也是商家的“交流议事站”。
为让资源精准对接,社区搭建红星商业联盟平台,先开问需会收集居民诉求,再调研商家服务能力,让“商家让利、居民得惠、商圈引流”形成闭环。吕亚海举例,家长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时,常面临“等待无去处”的难题,社区便联合联盟商家发餐饮、美容优惠券,既解决家长的“等待焦虑”,也为商家引流,实现“双赢”。
赋能“智慧服务”
圈出便捷新生活
“既要做好‘一老一小’基础服务,更要靠智慧手段提效,让便民服务更精准。”丁川明说,在做好助餐、老年大学等基础服务外,社区还以智慧赋能为核心,打造“医食住行娱”全覆盖的便民圈。
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小程序,将辖区商户分门别类上架“一部手机逛商圈”平台,“打开小程序,周边餐馆、超市、药店一目了然,缴水电费、约家政,不出门就能办。”居民王阿姨说,以前查便民商家要问物业,现在手机点一点就找到,省时又省力。除此之外,社区还与招商银行合力开发“幸福里”智慧养老平台,把老年大学报名、缴费、评价等流程全数字化,同时链接助洁、助行、助医、助浴等信息,居民可“一键下单”,让“一刻钟便民生活”触手可及。
依托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大阵地,社区还定期举办“周二市集”及夜市游园会进小区等活动,引入义诊、便民服务等,让居民切实享受到便利。
从“一餐热饭”到“多元服务”,从“商居联动”到“智慧赋能”,西山区广福小区社区、红星社区以“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服务,不断提升便民生活圈的便利化、品质化水平,让“一刻钟”的距离,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半径”。
记者许朴琼摄影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