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陈永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
在春城劳模工匠馆内,陈列着一台来自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内动力”)的柴油发动机模型。云内动力研发生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业内闻名,是“云南制造”的一张名片。
发动机被喻为燃油汽车的“心脏”,其构造也如同人的心脏,精细复杂。因此,生产制造发动机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1994年进入云内动力至今,陈永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技术中心试制及设备组组长,他不仅见证也参与了“云南心”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专治汽车“心脏”疑难杂症
陈永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台G20汽油发动机动力总成,这是陈永带领小组成员设计制作的,可以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整体工作原理由“静”到“动”进行直观展示。这台总成在2022年、2023年代表云南省分别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大国工匠展和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
“30多年来,他解决了许多发动机疑难杂症。”说到陈永的专业技术,公司从上到下都要竖起大拇指。他最厉害的绝技是能像老中医一般,通过简单的望、闻、听、敲,便可迅速定位及判定发动机的故障问题。
此外,技术创新也是陈永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通过日常工作经验设计出发动机正时机构定位工装,有效解决了公司生产线上发动机正时机构安装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装配效率与准确率,在新型柴油机大批量的生产装配、故障检修及售后服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30多年里,陈永攻克技术难题19项,间接为公司节约成本5700余万元;改制技术中心试验台架10个,节约产品开发成本和设备投入1100万元;设计制作低压油路模拟整车测试系统,避免了因柴滤故障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每年为市场售后节约成本200万元;自制便携式温度压力检测仪,为公司节约设备投入24万元;设计制作电子油门踏板试验台,验证电子油门踏板可靠性,节约开发成本50万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陈永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每一个细节的一丝不苟,对每一项工作的认真严谨。
绝技源于熟能生巧
装配拧紧轴承盖螺栓时,不需要使用扭力扳手,纯靠手感就能扳到所要求的力矩,大小相差不会超过3牛·米。别人啧啧称赞的绝技,在陈永看来不过是熟能生巧。他说:“做得多了、熟练了,就能发现其中的微妙变化,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
“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试验室,下班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只要有他在,试验室总是干净整洁。发动机就像是他的老朋友,修装发动机对于他是一种享受。”同事们眼中的陈永总是“手里有活儿、心中有团火”。
什么是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陈永也许无法用语言精准地描述,但他始终用行动默默践行着。也许,那就是把对一件事的热爱融入平常的每一天。
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陈永感受到成为全国劳模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回到昆明,他小心收好奖章,第二天一如既往到试验室,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
“发动机试制研发工作复杂而精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关乎成败。从最初的设计图纸到最终的成品,从零部件的选材到整体组装调试,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专注与严谨。”陈永说,“成为全国劳模,我深感荣幸与自豪。作为一名发动机试制试验人员,我深知这份荣誉背后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我们面对过无数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每一次都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凭借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记者吴洁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