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尖兵”服务队进县区
本报讯 记者缪亚平 通讯员张帆报道 近日,昆明市投资促进局开展全市投资促进系统党建共建暨招商引资“尖兵”服务队助力县区产业发展活动,到阳宗海风景区、石林县进行实地调研与座谈,针对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药方”,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队实地调研了阳宗海北岸沿线文旅项目、石林街道云南金羊蓝莓农场项目、云南石林产业园区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羊小贝羊乳制品加工项目、大家居新型智慧产业园,详细了解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工程建设进度、投产运营等情况。随后,与相关部门就项目备案、用地报批、招商考核等内容进行研究讨论。
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投资促进局通过发挥招商引资“尖兵”服务队优势,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推、活动联建”工作新格局,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招商“硬支撑”。接下来,市投资促进局将针对调研情况,详细梳理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形成清单,联动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多方统筹、科学决策,并持续跟进,当好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服务员,持续擦亮招商引资“尖兵”服务品牌,把招商引资业务难点转化为党建工作重点,为全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持续供能。
经开区案例获评全国最佳
本报讯 记者张怡报道 日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交流会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为最佳案例单位颁发证书。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报送的“沪滇携手 自贸联动 以‘党建链’助力打造东部产业转移核心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案例,在2024年度“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党建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开放创新型党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佳案例”,并在会议期间开展专题分享。
近年来,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沪滇产业合作等发力,形成园区发展新优势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阳宗海畔“玫瑰之家”
开园迎客
本报讯 记者王琳报道 4月25日,阳宗海风景区“玫瑰之家”项目正式建成开园,22亩玫瑰竞相绽放,诚邀八方游客到阳宗海畔共鉴芬芳雅境,共赴山水花海浪漫之约。
“玫瑰之家”位于阳宗海东岸春城湖畔度假村内,面朝阳宗海,拥有俯瞰阳宗海的绝佳视野。项目面积达22亩,总投资约800万元,由资深玫瑰育种专家历时2年打造。该项目以“爱与自由”为核心理念,目标是打造全球收集玫瑰品种最多的商业花园、全国高奢顶级婚拍旅拍基地、高端汽车新品首发基地和顶奢花园婚礼场地。花园内收集并种植的玫瑰花品种计划达3000余种,绣球花品种100余种,开花类宿根300余种,开花灌木及乔木200余种。
近年来,阳宗海风景区持续完善环湖绿道基础设施和滨水慢行系统,配备观光电瓶车、共享电单车等,建设游客服务点、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打造沿湖重要节点,实现沿湖村庄、湿地、景点串珠成链。
下一步,阳宗海风景区将以度假区整改提升和“玫瑰之家”开园为契机,主动融入旅居云南、旅游兴市大局,不断擦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片,以“康体+”为突破口,按照“一环两域七片”的思路,在康养旅居、体育赛事、文化艺术、休闲度假、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省农科院专家团进村
调研中药材产业
本报讯 记者缪亚平报道 4月21—22日,省商务厅驻昭通市盐津县石缸村工作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团深入石缸村,开展中药材种植专项考察调研及产业发展座谈,为村民送技术、解难题、谋发展,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专家团走进种植基地,实地查看滇黄精、重楼等药材长势,针对村民反映的病虫害多、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现场开出“科技药方”:指导村民改造排水沟预防根腐病,推广高垄栽培技术;根据海拔气候推荐耐寒抗旱新品种,并设立试验田先行试种。
省商务厅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今后将加快编制产业规划,争取省、市、县各级政策支持,组织村民到先进基地学习技术,打造“石缸药材”品牌。通过“专家指导+科技赋能+链条延伸”,让中药材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