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5年4月27日 >> A03
返回频道主页
实时关注
免密支付可能是“送钱”
发布时间:2025-04-27

  □ 弘 凯

  看到“免密支付”这个词,你是否觉得是把“双刃剑”?既给人带来支付的便捷,也隐藏风险。开通还是不开通,完全看人的“胆量”,有人认为以现在的科技手段,监管没有问题,开通;有人认为不了解平台运作机制,万一出现漏洞,不是白白去“送钱”?不理会。

  一个典型的案例提醒消费者警惕手机“免密支付”风险。新华社报道,一位消费者的账户一夜之间被盗刷162笔,总金额达到80868元。在某投诉平台上,有近6万条投诉涉及“免密支付”。投诉中,有不少涉及老人和孩子。一些人由于不知情“被开通”,开通后就无法取消此功能。

  为何“免密支付”会造成盗刷漏洞?主要是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他人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这种盗刷隐蔽性较强,等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这样的“补丁”,难补。

  “免密支付”争议已久,如何降低盗刷风险?中消协人士建议,最直接的办法是非必要不开通,养成定期对账习惯,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应立即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还可以定期检查订阅服务,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当然,还可以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