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5年4月16日 >> A05
返回频道主页
热议
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4-16

  

  □ 宗 卫

  近日,昆明市召开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暨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场会,安排部署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加快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春城乡居图,为昆明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农文旅融合的本质在于将农业、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昆明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并取得明显成效,让游客体验了“滇池边的与鸥共舞”、享受了“鲜花里的四季如春”。需要指出的是,农文旅产业综合性、带动性强,以滇池沿岸为例,需要处理好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关系。

  从文化维度看,把农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活态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发展是农文旅融合的基础,只有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民族文化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环滇池流域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既拥有石寨山大遗址等重要遗迹,大观楼等地标性历史文化遗产,也拥有卧龙、海晏、乐居、雁塔等古村落,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文章,不仅要继续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做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保护修缮工作,而且还要持续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民族文化精髓,丰富文化内涵,借助农文旅融合,讲活“滇文化”故事,不断扩大古滇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游客体验感和吸引力,叫响“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品牌。

  从经济维度看,把农文旅融合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充分激发群众保护滇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滇池沿岸乡村全面振兴。要打造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其更具参与性、体验性和教育性,让人记得住乡愁、让“诗和远方”具象化。要科学确定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各类运营主体的作用,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融合路径,创新场景业态模式,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持续提升农文旅产业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从生态维度看,把农文旅融合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样本。滇池清,昆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保护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环评审批作为沿岸村庄改造的前置条件,一体抓好截污、控点、减面源工作,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滇池。在开发农文旅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保护要求,合理规划和布局文化旅游设施及活动区域,确保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

  农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文化传承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期待昆明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