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李思凡报道 4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号楼11楼耳鼻咽喉二科,来自贵州的彬彬即将出院回家。2岁4个月的彬彬是人工耳蜗集采落地云南后,昆医大附一院首例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也是首例外省来滇进行手术的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
彬彬妈妈介绍,在新生儿筛查中,彬彬的听力筛查没有通过,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耳几乎听不见,不及时干预有聋哑的可能。在听说昆医大附一院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做得好,且人工耳蜗集采已落地云南,就带着彬彬前来就医。
经过一系列详尽的检查、评估,3月27日彬彬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一个月后人工耳蜗将开机调试,届时彬彬就能听到声音,加上康复性训练,也能开口说话。
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电子听觉装置。和传统助听器放大声音的原理不一样,人工耳蜗通过电刺激直接作用于耳蜗残存的听觉神经,帮助患者听到声音。作为云南最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院,2011年以来,昆医大附一院已为上千名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最小的患者只有11个月。对婴幼儿来说,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年龄为12个月至24个月,以便在关键的语言发育期内尽早接受声音刺激,促进语言中枢发育。
对彬彬一家来说,在享受集采价格的同时,还能依据当地医保政策进行报销,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彬彬妈妈说:“这次医疗费五六万元,异地看病医保能报销,我们个人自付费用在两三万元。”
2024年12月,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作为全国首批落地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省份,2025年3月1日,云南省正式执行人工耳蜗集采中选结果,人工耳蜗价格从20余万元降到4万元至5万元,降幅达到75%。目前,包括昆医大附一院在内的全省9个州(市)的17家医院已进行采购备货。3月以来,已有13人植入集采人工耳蜗,人均医保报销4.6万元,人均负担降低至约2万元。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