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5年1月19日 >> A04
返回频道主页
宜良县:织密“三资”监督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5-01-19


  2024年以来,昆明市宜良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扎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力。

  清牌减负

  让基层轻装上阵

  走进宜良县马街镇马家冲社区,云南茂湾水产养殖基地的鱼池分布在1000余亩的山谷中,不时飞来白鹭和翠鸟,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马家冲社区依托茂湾水产养殖基地,一大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到企业务工等,家庭年收入不断提高,“鱼旅融合”成为马家冲社区乃至马街镇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突破口。

  成绩得益于2023年以来,马家冲社区锚定群众需求,直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在提效能、增效率、优服务上持续发力,让干部有时间、有资源、有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以前打开手机,全是各类微信群以不同方式发布工作任务。现在只保留了几个必要工作群,有更多时间精力干事情了。”马家冲社区负责人说。

  为找准减负与赋能平衡点,马家冲社区把自治、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管村治村的积极实践。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委员会与“四议两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决策。形成一事一公示、每周一期村情简报的常态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马家冲社区的变化是宜良县基层减负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一个典型。

  从清理规范工作事务、甄别减少机制牌子到缩减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从为微信群、政务App“瘦身”到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2024年以来,宜良县将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治理能力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中,狠抓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从规范村级牌子和制度“小切口”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等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大车”减负,为“小马”赋能,为基层“松绑”。截至目前,该县明确村级组织需要承担的工作事务49项,协助承担的工作事务58项,应出具证明事项2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45项,精减考核项目20余项。全县共清理村(社区)挂牌769块,其中外部挂牌351块,内部挂牌418块。

  公开透明

  找准小微权力监督重点

  “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按照介绍竞租标的情况、宣读竞租规则、缴纳保证金、正式竞价、签订成交书等程序进行。”近日,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永新社区集体资产到期土地流转公开竞价招租现场会对社区4宗集体资产资源竞价出租。

  在竞租现场会前,4宗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并报匡远街道“三资”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

  “街道‘三资’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通过农经部门招监办(负责项目、资源、资产)、职能部门、联村领导、党政班子成员、行政主要领导五级综合研判决策。”匡远街道纪工委书记介绍。

  按照宜良县纪委监委统一部署,匡远街道纪工委还率先要求村(社区)开展现金日记账、银行账对账、银行日记账“三账月公示制度”,在提高群众对村集体财务情况知晓度的同时,倒逼社区、小组加强了村集体财务的管理,让财务更加规范。

  宜良县纪委监委以强化“三资”监管为着力点,创新小微权力管理理念,重点围绕“两个责任”落实情况、村级事项民主决策和全面公开情况、履职尽责情况、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联合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多项制度,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及“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工作要求,深化运用“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制度机制,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整治民生领域腐败问题,推动形成小微权力监督全覆盖。

  “‘小微权力’的监督重点在于对社区、小组干部的监管,监督关键在于对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宜良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说道。

  靶向纠治

  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部分乡镇(街道)执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严,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管理使用不规范……”不久前,宜良县纪委监委向县农业农村局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县农业农村局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问题解决,并举一反三,进一步查漏补缺,堵塞管理漏洞。

  2024年以来,宜良县纪委监委围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用活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聚焦“规范、精准、实效”的标准,深化源头治理、提升监督质效,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发现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为了更好地从典型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宜良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执纪执法共同体“室组地”优势,联合财政、审计、农业等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督促整改落实、推动健全制度,及时纠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构建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监督格局。

  近日,在宜良县竹山镇“三资”管理领域以案促改座谈会上,来自该镇各村(社区)的“一把手”及监委主任纷纷说出了基层工作面对的困难和无奈。

  “当时我为了省事、图方便,就同意了他们以虚列误工费套取集体资金用于冲抵工作餐费用,真是不应该,但是我们按正常流程报账确实存在难处……”

  “现在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了,很多工作根本找不到人干,很多制度时间很长了,根本就不适应现在的具体情况……”

  2024年初,宜良县委第九轮巡察对竹山镇15个村(社区)巡察发现该村出现虚开误工费的情况,随着巡察工作的深入,巡察组发现,该问题并不是个例。最终,因存在虚报误工费冲抵伙食费及其他开支,相关村(社区)负责人受到相应处分。

  为持续强化跟踪问效,推动真改实改,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党组织、单位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形成建议制作、报批、送达、执行、评查的高效闭环,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完善一批制度、推进一域治理”的目标。

  记者吕文康 通讯员易盛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