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5年1月9日 >> A02
返回频道主页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
奋力书写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昆明答卷
发布时间:2025-01-09

  本报评论员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1月7日举行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创新方法、建好载体、用活机制上下功夫,推动昆明产业实现大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找准方向,因地制宜。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大,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不尽相同,主攻方向也应有差异。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搞“一刀切”。只有找准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立足自身潜能和优势,摸清家底、量体裁衣、精准施策,打好“特色牌”、下好“先手棋”,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必然要求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是要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充分发挥本地区发展潜能和比较优势,把创新资源、科研成果运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的新质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优势特点,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产业体系是生产力的载体和最直接表现形式。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未来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作出的发展命题和具体安排。昆明有石油化工、烟草、冶金、轻工业等优势传统产业,昆明的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昆明在培育发展低空经济、智能算力、智慧交通等未来产业方面也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找准着力点,做好转型升级文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通科技到产业的“双向通道”,逐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的新产业新赛道,就能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