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全市教育大会12月12日召开,会议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云南建设教育强省作出省会贡献。
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将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立足岗位职责,加快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穆仁早说,全市教育大会进一步强化大抓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昆明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着力补短板、优结构、深改革、激活力、促公平、提质量,当好全省教育体育发展排头兵。
接下来,昆明市将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切实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奋进西部省会城市先进行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找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提升高中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好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3支队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云南建设教育强省作出省会贡献。
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西山区副区长何建平认为,此次教育大会梳理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昆明教育工作,为全市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扩优提质上再加力,着力构建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
全市教育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赴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禄劝县教育工委副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明新表示,全市教育大会坚持问题导向,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校园安全等方面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差距不足和短板弱项,指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明确了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禄劝县教育体育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努力健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树典型、抓培训、建机制要求,激励更多校长带出更多优质学校,为加快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禄劝力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昆明市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持之以恒抓改革、强质量、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昆明市中华小学校长田伦涛表示,中华小学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分析学校情况,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严格规范管理,保障教育公平,优化资源配置,抓好班主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美好的校园环境,办孩子喜欢、人民满意的学校。
“全市教育大会为新时代昆明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谋划了新蓝图,提出了新任务。作为基层学校,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昆一中党委书记、昆一中西山学校校长高富英说,学校将坚持党建引领,全面筑牢战斗堡垒,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突出强师兴教,创新教师培训培养模式,全面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一流教师队伍;着力推动集团化办学,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让更多学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突出科研增效,质量立校,构建开放多元、类型多维、要求多层、结构多模、组合多选,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研体系,确保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中答卷”。
全市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产教融合,科学设置专业,加快科技创新,为昆明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昆明市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杨燕介绍,学校坚持办一个专业、连一家企业、建一个基地、组一个团队、挂一所高校、树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实现共同招工招生、共享实训基地、共同设置课程、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安排实习就业。通过人才共育、技能培训、双师培养、课程研发、随企出海等项目合作,融合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搭建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就业创新、社会服务“四个平台”,促进专业、课程、教师“三个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持续推动产教融合,与龙头企业开启链式合作新模式,办好办强智慧安防、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专业,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学云表示,学校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师德典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调研区域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推动与南亚东南亚优质院校建立国际化合作,深化师生交流、合作办学等项目,拓宽师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下一步,学校将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更有力的行动助推各方面工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贡献力量。
记者张丽亚 余苏晏 蔡晓磊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