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五(9)班学生冯小龙走进劳动课堂,他和小伙伴在这节课领到了新任务:给烘干的金丝皇菊封口、装盒。看着教室里满满一大包金丝皇菊,冯小龙很自豪,这些都是他和小伙伴及老师共同采摘回来的。最近,如何营销这些分装好的金丝皇菊,成了大家很感兴趣的新课题。
课堂尽是菊花香
11月中下旬,以打造中草药校园文化为特色的曙光小学,又迎来了金丝皇菊的大丰收。在珥季路校区,近3亩金丝皇菊田让校园镀上了一片金黄,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成了孩子们向往和期待的地方。
“摘花去!”曙光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推出了“金丝皇菊”课程,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走进花田里。劳动课上,冯小龙和伙伴们认真观察劳动教师莽丽的示范:手心向上,平平地伸到花秆最上方,托住花朵,再轻轻反手一压,一朵完整的金丝皇菊就摘下来了。
冯小龙和伙伴们开始摘花,他们发现,有的花很难摘下来,有的花则一碰就散。莽丽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不停地摘、比、试、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熟透”的金丝皇菊会由黄变红,而那种摘不下来的花则是“时候未到”。“中间一个小小骨朵,四周长长的花瓣散下来,就是开到了80%的花,是最好摘的,也是合格的菊花茶原料。”大家得出了结论。
在四、五年级同学的努力下,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今年收获了200多公斤新鲜金丝皇菊。有的花被带到语文课堂,同学们在诗词、文章、课外阅读、资料查询中,了解到金丝皇菊的前世今生;有的花出现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仔细端详后,用画笔呈现了“一花一世界”的深秋之美;还有的花则出现在科学课堂的小实验里,同学们拿着量杯器具,跟着老师一起探究什么样的金丝皇菊泡水最好喝、有何药用价值。
当然,更多的金丝皇菊来到了劳动教室,它们要被放置进烘干机里烘干。新的一轮探讨又开始了:要烘多久?怎么才能保证它的形状优美?会被烤干吗?每一节课,都成为同学们的一次发现之旅。后来,同学们发现:烘干金丝皇菊需要在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内,烘制72个小时。
纳入校本课程
烘干的金丝皇菊可以制菊花茶,200多公斤的新鲜菊花按照5:1比例,变成了40多公斤的干菊花。同学们再次来到劳动教室,仔细聆听老师讲解封口机的使用要领后,他们戴上口罩、头罩和手套,将一朵朵干菊花放进印有曙光小学LOGO的小袋子里,并为其封口。这边同学封口,那边同学忙着装盒,五(9)班的姜雨希和伙伴们将老师从网上购买回来的硬纸折成盒子,一个盒子里可以放10小包干菊花,他们边折边问老师:这么多菊花茶包,如果能推向市场卖出去就好了,这样资金又可以回流来购买纸盒、包装袋。
“这是一个好主意!”曙光小学校长李晓玉很欣慰,金丝皇菊的销售本身也是被设计在项目式学习任务中的一环。现在,同学们主动提出来了,她便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并设计营销方案。
同学们被分成小组,开始研究、探讨各自的营销方案,有的还做成了手抄报或海报,将销售理念“广而告之”。李晓玉看到孩子们的营销方案后,感慨于孩子们的实操力和创造力。除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售卖外,孩子们还想到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来销售,但是早期如何打开市场?“我们可以先拿着菊花茶去官渡古镇那样人流密集的地方推销”“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社群,请爸爸妈妈以及他们的同事朋友转发”……如何定价?1元一包,还是0.88元一包?学生姜雨希认为这要经过市场调研,张怀志觉得“88”寓意好,很多人都会“买账”,杨艺卓则表示可以推出满减活动,“买三送一”的优惠福利安排上。
有的同学在方案中不仅列出了菊花茶的具体功效,还对比了可乐、雪碧、冰红茶等饮品的糖分;有的同学想得更远,他们认为袋装茶不够有竞争力,如果制成菊花罐罐凉茶,一定会更好卖。
没有什么不可能。目前,曙光小学已经和云南中医药大学开展一系列合作,不仅引进了专业中医药课程,还会一起研发更多中医药产品。如今,学校基于“书香、药香,健康曙光”的办学理念,将“金丝皇菊”课程体系纳入校本课程,该课程体系以德育课程体系为根,以中医药课程和阅读课程为叶。同时,学校构建了6大领域课程群,即:德育课程群、阅读课程群、课后服务课程群、中医药课程群、主题活动课程群和综合劳动实践课程群。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整合;在课后开展学科联动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富有特色的课程,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并激发其个性潜能,真正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蜕变。
记者杨艳萍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