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中,当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可赔偿方周某却一直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五华法院将此案纳入正在开展的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当天对周某进行约谈,告知其不履行的法律后果。第三天,周某就将款项全部支付。记者近日获悉,这是五华法院在全省首创“执源化解”直通车,推行“二三五”执行工作机制以来,高效执行的其中一起案件。
推行两项告知制度
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
“久久为功解决执行难”。今年,五华法院不断探索创新执行工作思路,通过推行两项告知制度、开展三项专项行动、建立五项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执行工作质效。其中,两项告知包括推行按期履行告知和执后告知制度。
探索建立按期履行义务告知制度。针对抚养费、赡养费、探视权等需要长期履行的案件,法院在第一次申请强制执行结案后,向义务人发出按期履行义务告知书,促使执行案件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履行”转变,在减少当事人诉累的同时,节约司法资源。
建立执后告知制度。法院在执行案件结案后一并向被执行人发出执后告知书,通过告知被执行人强制执行过程中可能被采取的信用惩戒措施与其需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在体现执行工作强制性的同时,加强教育感化,提醒其认清失信风险,重拾诚信意识,积极修复个人信用。
上述周某案件中,五华法院受案当日就对周某进行传唤。初次约谈时,周某表示经济困难无力赔偿,法官当场告知其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及进入执行程序后将采取的执行措施,周某遂向亲属筹集款项,第三天便将款项全部支付。
五华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称,实行两项告知制度,不仅提高自动履行率,减少长期性履行案件反复进入执行程序,还最大限度修复家庭关系、恢复个人信用,赢得申请执行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
民生案件快速执行
保证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五华法院集中开展三项执行行动,即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财产处置集约执行行动和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专项行动。
自今年3月起,法院开展涉民生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由执行干警组成工作小组上门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对暂时无力履行的积极协调以达成执行和解,对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的,加大执行力度,采取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严厉打击抗拒、逃避执行行为。
“在所有执行案件中,涉民生小标的案件占比约40%。”五华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称,涉民生小标的案件中,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抚养费、赡养费案件占多数,执行标的多为5万元以内。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小标的案件,法院集中执行,自动履行率高,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方面,五华法院在全省最早建立执行干警接待轮值制度,当事人可以提前知道执行法官的接待时间,面对面办理相关执行事务,减少到法院的次数。
五华法院在全省首家设立执行导诉服务站,引导当事人及时办理执行事务,帮助当事人填写相关执行材料、执行文书,并提供法律咨询业务,提高办事效率。今年7月,一名80多岁的老人到法院申请执行赡养费,法院导诉员帮他填写申请执行材料,并引导他到窗口办理,10多分钟就全部办完。“太感谢了,你们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老人紧紧握住法官的手,对法院的人性化服务连连称赞。
今年3月,法院还增设一个执行投诉窗口,及时接待当事人投诉。针对当事人反映的不满意问题,由部门领导及时进行督促办理,快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产生根源,制定整改方案,不断提高司法服务水平。
涉劳动纠纷裁执联动
特殊案件有绿色通道
李某入职五华某公司,在参加公司组织的篮球比赛时扭伤右膝,经鉴定为9级伤残。后双方解除劳动合同,但就伤残就业补贴金额未能达成一致。李某遂向五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
经仲裁院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公司同意向李某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万元。签订调解协议后,仲裁院在向双方送达仲裁调解书的同时,一并送达法院的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告知进入执行程序的不利后果。
公司收到调解协议和告知书后,第二天便主动联系仲裁院履行义务,案件圆满解决。
在加速解决劳动争议方面,今年,五华法院与五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制定《关于推动执源治理构建裁执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建立财产保全沟通、执行通知前置、联合督促履行机制的同时,畅通涉民生权益等特殊案件绿色通道。
裁执联动夯实了辖区劳动纠纷的调处基础,在构建辖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该项工作系全省首创,得到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宣传推广。
今年,法院还建立财产保全建议机制、执行督促履行工作机制、特邀调解组织开展和解工作机制和适用强制管理制度,确保快速实现群众胜诉权益。
据统计,自五华法院“二三五”执行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法院执行工作各项指标不断向好。今年1月至10月,共受理执行案件7582件,执行完毕率38.75%,同比上升2.4%;执行标的到位率54.2%,同比上升17.21%。
记者雷晴 辛亚洁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