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2月3日 >> A06
返回频道主页
石林电信以科技孵化“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4-12-03
  石林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平台。 石林电信供图


  “打开手机,随时可以查看人参果基地里土壤的湿度、虫情等情况。”石林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平台上线运行后,石林县经济作物站站长黄兴龙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查看人参果的生长情况,再也不用办公室和田间地头来回跑了。

  石林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平台是中国电信石林分公司(以下简称“石林电信”)与石林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发建设的项目,位于石林县西街口镇新木凹村人参果基地。该平台建成后,有助于革新传统耕作管理模式,降低农户的工作强度,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个平台实现轻松管养

  石林县于1992年引进人参果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以西街口镇为主产区,周边乡、村一级环抱主产区跟进种植的发展模式。2024年,全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7.1万亩,产量达30万吨。

  “新木凹村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人参果种植,规模化生产程度高,种出来的人参果口感好、品质高,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黄兴龙介绍,新木凹村(人参果)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随着产区扩大、人参果种植规模扩大,管养难度增加、不利于技术管理等问题随之显现,制约了石林县人参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24年4年,石林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平台启动建设,同年7月建成投用。该平台通过5G、光纤、物联网和光伏技术,可实现对湿度、温度、土壤氮磷钾含量、虫情等进行监测,数据通过平台传输到石林县农业农村局,并形成深度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后台还可以通过平台的管理界面调用高清摄像头,观察作物细节,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人参果精准化管理水平。

  “地里的设备能够自动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为人参果的科学化种植提供参考。”黄兴龙表示,这些设备的部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农户和技术人员无需前往田间,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端实时查看数据,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该平台集成了自动化的农田信息采集设备,能够根据预设条件,定时或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关键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平台选择高兼容性的操作系统,并采用低成本且高效的网络运维方案。”石林电信政企分局客户经理刘远鹏介绍,平台中的所有数据存储和服务都基于中国电信天翼云服务,具备强大的数据保护机制和高安全性,为平台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依托中国电信稳定、高速、低延迟的千兆光网络,截至目前,平台已持续稳定运行近2650个小时,各监测设备在线率高达99.8%。

  多设备协同数据收集更精准

  平台建成只是第一步,收集数据、提高管理效率才是最终目的。

  建设初期,石林电信以“一个平台,三端交付”为目标,建成人参果监测平台,实现合作社、农户以及技术站三方使用,还根据角色不同,细分平台功能和信息展示。“我们以在本地乡村片区优秀且广泛的光网覆盖为基础,将网络通道作为项目的骨干与通路,信息化平台作为数据处理中枢,天翼云作为平台底座,以主流协议将平台在web端、小程序端呈现,与主流多个系统兼容,多终端缩放适配,减轻部署压力,降低应用成本和用户学习成本。”刘远鹏介绍,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平台采用轻量化的网页端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多种终端设备上便捷访问,无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设备上都能获得流畅的使用体验。

  “人参果的病虫害防治是最难的,以前我们靠人工去检查、识别,速度慢,精准度也不高。现在打开手机,放大就能看到哪棵人参果有病虫害,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用药。”石林西游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英介绍,平台的投用,不仅让人参果的种植管理更方便了,安全性也提高了。“走到地里,还有语音提醒,实在是太方便了。”

  截至目前,石林电信已在新木凹村人参果种植核心区部署3组设备,累计可覆盖收集全村300亩人参果种植数据。黄兴龙表示,新木凹村作为平台建设的示范点,将为今后人参果科学管种提供数据参考。

  “现在我们不只卖鲜果,依托中老铁路,我们培育的人参果种苗已经卖到缅甸,以后还会销往更多东南亚国家,让人参果‘走出去’。”黄兴龙说。

  未来,石林电信与石林县农业农村局计划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区块链确保食品安全,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让石林人参果走向更广大的市场,用数字赋能,让人参果变成石林人的“致富果”。  

  记者杨敏 通讯员何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