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2月1日 >> A03
返回频道主页
实时关注
“减”材料为基层治理赋能
发布时间:2024-12-01

  

  

  □ 弘 凯

  基层工作者不怕事情多,就怕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工作。就拿填表、报数据、写情况来说,一年到头都在干。这些数据、报表究竟有什么价值,只有发通知的单位知道。一些基本信息年年报,而这些信息犹如人的姓名、性别、民族等,不会发生变化,有必要每年一报,而且要反反复复报吗?

  报表数量繁多、表格任意转派,而且要多头报送,即这个“部”报完,又要报那个“委”。情况和总结下级提供、调查报告叫人代写……只要是上级,都可以安排人干活——干一些“随口就来”的活。报表、数据过多过滥,一些地方基层工作者形容自己成了“表哥表姐”,并为之感慨:“谁叫自己在基层呢?考评都是上级说了算,你能咋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人手少、事情多,如果上级部门“一级压一级”,那基层工作将不堪负重。因此,为基层减负,首先要明确基层的工作职责,其次对那些“可填可不填的报表、数据”动大手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工作者有更多时间为辖区群众办实事。

  报表数量繁多从根本上讲,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然。有的上级部门本该自己完成的工作,也一股脑地往下转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应持续加大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力度。更为关键的是,打通信息孤岛,推动各部门数据汇聚、整合,将分散的多张报表整合为按需生成的一张电子表,实现智能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