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0月28日 >> A08
返回频道主页
商协会渐成“万企兴万村”行动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4-10-28
  猫街镇武定壮鸡养殖基地。


  新村镇推动当地核桃产业发展。


  石羊镇促进桑农致富增收。


  编者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

  日前,云南省工商联组织开展“新闻记者进民企”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楚雄州工商联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建立“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立“光彩事业‘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基金”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优秀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当下、于昆明,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自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楚雄州积极探索建立“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立“光彩事业‘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基金”。截至目前,该基金总额达1768万元,实施项目涉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教育捐资等多个方面。

  凝聚“万企兴万村”行动合力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万企兴万村”行动打造成党建引领民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面旗帜、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平台,探索实践把党支部建在商(协)会上、会员企业上、园区(基地)主体上,实施“党建联盟+商会(乡镇商会)联盟+产业联盟”。楚雄州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党支部均与乡镇商会、示范村委会建立党建联盟支部共建机制,现已结对53家。同时,发挥基金“杠杆”撬动作用,探索成立楚雄州光彩事业“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积极整合各方项目资金和基金,向“万企兴万村”先进典型示范园区、典型示范村聚合,优先将“万企兴万村”先进典型示范纳入全州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的示范村规划建设,优先纳入州级精品示范点集中力量建设。2024年,全州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56065.81万元,占比达69.69%;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13276万元,占比达60.75%。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州内203家商(协)会、1197户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整合投入资金139.17亿元(实际到位42.92亿元),实施兴村项目1437个,惠及659个村。

  同时,坚持发挥乡镇商会作用打通“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最初一公里”,积极引导探索“链主企业+乡镇商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融合发展链接模式,提升乡镇商会参与镇域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和“万企兴万村”生力军的整体效能,发展乡镇商会会员6086个;就业帮扶成效显著,永仁县莲池乡商会协同相关部门、企业建成“幸福里”社区,常驻产业工人达1100人;姚安县光禄镇商会为87家会员企业输送劳务工人2078人,缓解企业用工难题,2024年以来,全州523户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广泛凝聚“万企兴万村”行动强大合力。

  “商会联盟+”激活经济

  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助力大抓产业行动,通过“政府+市场”双重引导,探索创新“N+”利益链接带动机制,培育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商贸流通、农村劳务、文化旅游、楚雄彝绣等为重点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让乡村产业强起来、旺起来。

  楚雄州湖南商会党支部构建“党建联盟+商会联盟+乡村旅游产业”综合平台,激活乡村旅游市场,2024年上半年,全州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增长5.9%。助推乡镇商会与州直属商(协)会“党建带会建,联盟强产业”,楚雄市东华镇、新村镇、中山镇3家商会会长牵头成立楚雄州商贸流通商会,上半年,全州现代商贸物流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12.6%;元谋县电子商务行业商会成立电商直播基地10个,设立40个帮扶村电商服务网点,培育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1万余人次,带动农产品外销超4万吨,收入3.1亿元。牟定县共和镇商会、南华县龙川镇商会、永仁县永定镇商会联合成立彝绣产业协会,以“党建联盟+商会联盟+彝绣产业联盟”带动5.7万名边远民族地区绣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彝绣产值达10亿元;以姚安县为主体,打造“党建联盟+商会联盟+花卉产业联盟”,上半年,全州鲜切花产量9.7亿枝,同比增长18.3%,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0家州直属商(协)会结对10家乡镇商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人才培养、振兴产业、劳务协作、产销衔接,在产业合作上优势互补、在促进消费上相互赋能,年内实现州直属商(协)会班子成员企业100%带头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楚雄州青年企业家商会牵头搭建“党建联盟+商会联盟+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平台,为姚安县光禄镇商会组建会员劳务派遣服务中心,为87家会员企业输送劳务工人2078人。

  打通民营经济“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禄丰市广通镇商会、姚安县光禄镇商会、武定县猫街镇商会等10余个商会,会员筹资承办节庆商贸、招商引资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展企业家“回报家乡助振兴”行动,邀请大姚籍企业家所在企业江苏老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楚雄州召开“数智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动企业与大姚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恒业文旅开发集团、楚雄市泰恒工贸公司、楚雄欧创集团、楚雄雄起商贸公司、元谋后超工程建设公司等企业负责人通过设立奖助学金捐资助学、投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家乡有志青年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回报桑梓,助力家乡五大振兴。2024年以来,该州工商联系统共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4个,总投资10.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4亿元。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典型案例

  商会触角到乡镇

  乡镇、街道商会是适应新形势发展、延伸工商联基层网络的重要支点,也是民营经济人士联谊交流、抱团发展的重要载体。2024年初,《民政部 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商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推动乡镇、街道商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要强化社会责任,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公益慈善事业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等行动,履行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2022年。楚雄州在全省率先实现103个乡镇商会“党建工作、统战联络员选派、民政登记、民营经济人士担任法人和会长”4个全覆盖。2024年上半年,该州达到“七有”标准的乡镇商会共56个,占全州乡镇商会的54.37%。在此次主题宣传采访活动中,记者选取部分乡镇、街道商会作为典型,供参考借鉴。

  

  民企担当区域发展领头雁

  今年以来,武定县猫街镇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以所在乡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体构建武定县猫街商会,激活“万企兴万村”新引擎,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21年12月,猫街镇商会宣告成立,由猫街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商会党支部书记,形成会长1名、副会长4名、副会长兼秘书长1名、执委7人的商会组织结构,商会发展会员企业83家,涉及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休闲农庄、建筑业、摩托车销售、超市、食品、矿业等行业,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猫街镇商会会长李福张介绍,猫街镇商会会员积极发展高山特色蔬菜产业,先后建立1000亩小香葱基地、人工食用菌厂、2260亩蔬菜基地、壮鸡养殖基地(年产壮鸡22万羽)、700亩北美冬青种植基地、800亩重楼种植基地等,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8万人次,促进群众年增收4000余万元。同时,通过“上门招才”“敲门引才”,实施人才跟踪培养服务机制,根据地域和人才种类,将全镇优秀乡土人才进行合理组队,建成“武定鸡”、蔬菜、食用菌、中草药、花卉5个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实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

  目前,猫街镇商会会员企业涉及种植、养殖、建筑、餐饮等行业,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商会框架,为构建新型商业协作模式、三产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活力,有效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带动农户共发展

  2021年7月,楚雄市新村镇商会注册成立,以融合互促助力乡村振兴,以联农带农模式带动6547户农户共同发展。

  自成立以来,新村镇商会通过学习培训、商贸展销、光彩项目等活动,将各行各业的市场主体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电商,对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培育,会员企业中出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四板挂牌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省级星创天地等,商会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村镇商会会长、楚雄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有忠介绍,公司以“商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电商销售”联农带农模式,带动新村镇及周边乡镇6547户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每年支付农户务工收入150余万元,户均增收3500元。通过村企合作每年为当地两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商会还与新村镇483户脱贫户、1500余户核桃种植户形成利益链接机制,构建“订单收购+优先雇用+返利基金+升学奖励+政府项目扶持”的发展模式,为签约农户组织农产品提质增效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600余人次,争取政策扶持培训资金30余万元。兑现升学奖励6人,招收本地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增加农户务工收入30余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云南省绿之源果蔬星创天地”,现已孵化培育科技特派员3名,为每个村委会重点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和新型农民2—4人,组建电商销售团队,培养主播8人,线上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

  

  桑蚕织就“致富网”

  “我们通过加工桑叶茶、桑芽茶、桑果干、桑果酒等产品,为蚕农每亩增收480余元,每亩总收入增至6380元。”大姚县石羊镇商会副会长、云南盐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杞栋介绍,石羊镇商会秉承“联络乡情、团结互助、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的理念,团结会员,履行社会担当,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

  石羊镇有悠久的蚕桑历史,为进一步延长石羊蚕桑产业链,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促进桑农致富增收,持续巩固石羊镇“优质蚕桑之乡”荣誉称号,2021年,石羊镇在柳树塘村委会磨石江小组实施蚕桑产业示范园(一、二期)建设项目。

  上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标准化小蚕共育中心240平方米,新建大蚕饲养室300平方米,新建抽丝车间及丝棉被加工车间200平方米(配备相应设备及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收茧站、烤茧站900平方米(配备相应烤茧设备),新建蚕桑专家工作站及蚕桑疫病防控中心200平方米,新建蚕桑文化展示中心300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形成集桑园基地建设、蚕种繁育、大蚕饲养、蚕茧收购烘烤、丝织品初加工、蚕桑技术推广及科研、蚕桑文化科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园区,推动石羊蚕桑产业发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推动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石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2023年,中智公司投资40万元建成石羊镇桑叶茶制作车间,并与大姚县广益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桑叶(芽)茶。该车间是石羊镇目前唯一一家拥有桑叶茶生产、加工资质的生产车间。截至2024年6月,该车间生产冬春两季桑芽茶7吨,累计销售额超18万元,直接带动周边桑农收入提升,推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首席记者廖兴阳摄影报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