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0月27日 >> A03
返回频道主页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荣誉院民”马家石——
这里承载几代人的梦想与期盼
发布时间:2024-10-27

  “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就能看到医院的灯光。几代人的搬迁梦,已经成为现实。”坐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昆妇幼”)呈贡院区1号楼的会议室,年过八旬的马家石这样说。

  马家石是昆妇幼的退休职工,医院的人尊敬地称其为“马老”。大家说,马老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关于医院发展的很多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今年,医院启动“寻找荣誉院民”活动,寻找曾在医院就诊、生育的患者,以及在院内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通过征集一批感人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的实践案例,传承昆妇幼百年文化底蕴,丰富昆妇幼文化内涵,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于是,已经退休22年、一家四代人都有昆妇幼情结的马家石被一致推荐为“荣誉院民”。

  含泪追忆搬迁梦

  马家石曾在昆妇幼检验科工作。直到今天,他依然记得第一天到昆妇幼上班的场景,“我是1975年1月到医院的,那会儿还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走在楼梯上,嘎吱嘎吱响。我想着‘这个医院太小了嘛’。”他说,那时全院只有80多名职工,一些骨干去支援外院儿科,检验科一共才4个人,最值钱的家当就是1台200毫安X光机、3台显微镜。“和现在完全不能比。”

  2021年底,昆妇幼呈贡院区开诊试运行。一天,马家石从家里的阳台看到呈贡院区的新楼。“我20年没动笔了,那天写了整整一个晚上。”马家石含着泪写下,“晨光初起,熠熠生辉。凭栏远望,百感交集。退休后,我住在呈贡区,在家中就能看到一座颇具规模而富有时代特征的医院,这就是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呈贡院区……几代人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熄灭的搬迁梦,终于成为现实。”

  时间跟随马老的讲述,回到123年前的1901年,云南历史上最早的西医医院——大法医院成立;1941年,在大法医院旧址设立仁民医院;1952年,更名为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上世纪80年代,随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昆妇幼启动围产保健合作项目,引入先进理念,援助一批先进设备,昆妇幼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创立云南省首家爱婴医院,创建云南省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在过去的时光中,昆妇幼曾多次萌发搬迁意愿,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实现。

  2018年,按照现代化三甲医院标准进行配置,昆妇幼呈贡院区开工建设。3年后,昆妇幼呈贡院区开诊试运行,大大解决了老院区“一床难求”的状况。医院开设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生殖医学科、中医科、康复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还提供妇幼保健特色服务,方便周边居民看病、产检、分娩、保健。

  如数家珍说发展

  尽管当初面积小、房子旧、设备有限,但昆妇幼的口碑非常好。很多昆明家庭生孩子或是家中妇女、孩子看病,最先想到的都是昆妇幼。

  马家石记忆最深的是1975年11月至1976年4月,昆妇幼医疗队下乡,68名医护人员走遍各生产队去巡诊。“大家听说城里的医生来了,都问来的是‘三棵树医院’的医生吗?华山院区门前有3棵高大的桉树,大家都喊我们‘三棵树医院’。”马家石说,“原来的家当和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以前医院的保温箱极其简陋,现在都能诊治羊水栓塞这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病症了。”

  上世纪以来,昆妇幼就已经成为云南省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并获云南省文明单位、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西部地区第一名、 “云南省卫生健康先进集体”等荣誉。目前,昆妇幼正在积极打造“领跑云南、区域领先、全国争先、辐射两亚”的区域性现代化国际妇幼医疗保健中心。

  看到医院的发展,马家石很感慨,他知道,不论条件如何变化,不变的都是昆妇幼赓续百年荣光、薪火相传科学发展的理念,是昆妇幼的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怀。首席记者李思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