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0月26日 >> A03
返回频道主页
云南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6

  10月25日,云南省“用好存量政策 落实增量政策 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随着国家各项存量政策释放、一揽子增量政策见效,近期预期改善明显;我省电力保供形势持续向好,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龙头企业落地沿边产业园,有利因素和条件正在不断累积。

  建立“1+8+1”工作体系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金华介绍,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省委、省政府立即就精准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作出安排,省发展改革委按要求迅速形成工作方案,建立“1+8+1”工作体系——即形成“1”个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需积极向上衔接、结合省情进一步细化落实政策举措的“8”个方面重点任务,并突出项目谋划和争取资金支持这“1”个工作重点。

  具体来看,迅速推动国家宏观政策在全省贯彻落实,包括落实逆周期调节政策、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守住兜牢民生底线等6个方面,有24项任务,确保国家宏观政策落实到位。对照国家政策导向,聚焦重点领域,需要出台的省级细化落实举措,包括研究提出近期重点改革事项清单、建立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等8项任务。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政策落地见效,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目前,“两重”“两新”等政策加快落地,对全省稳投资、促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两重”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共3批次141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219、214国道改扩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大理机场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两新”工作有力有效: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实施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4+1”行动,目前已申请以旧换新补贴超10亿元,直接带动消费超100亿元。

  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9.8%、17.7%,增速均较8月大幅提升。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政策成效初显,“十一”期间,全省商品住宅成交1243套,成交面积同比增长56.5%。

  谋划储备超5000个项目

  如何把国家安排的各类资金用好用足、及时发挥效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徐东介绍,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着力加强项目谋划、前期、建设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承接国家各类资金政策。  

  在重大项目建设上,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超过2700亿元,有力支撑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地质灾害治理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渝昆高铁、国道G219改扩建、滇中引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极大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为有效承接国家关于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全省上下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围绕续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重点领域以及国家各类资金投向,谋划储备了超过5000个项目,总投资近3.7万亿元。为抢抓国家提前下达的2025年两个1000亿元资金的政策,全省已向国家推送上报了一批项目,其中既有沿江机场和干线公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水利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也有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地下管网等领域重要的民生项目。

  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惠企又利民、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郭金华介绍,省发展改革委构建“1+N”政策体系,建立工作调度、协调机制,组织申报了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151个,总投资约241亿元。同时,协调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和优质产品供给等“五大行动”落地见效,有力拉动投资增长、释放了消费潜力、提升民生福祉、支撑了绿色转型。

  在设备更新方面,全省分两个批次,在工业、交通、物流、教育等领域将近70个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拉动1至9月,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近74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近390亿元。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截至10月24日,全省补贴资金累计申请共12.14亿元,带动消费103亿元。

  此外,他表示,新型城镇化是扩大消费的“倍增器”、拉动投资的“加速器”。按照国家部署,为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省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围绕“五大行动”,加大政策的支持和实施力度。即实施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提升行动、实施县域经济促就业提升行动、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实施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累计授信103.72亿元解决企业痛点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是此次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要方面。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冀铮介绍,省发展改革委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年7月以来,按照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部署,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了“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搭建企业诉求“直通车”。围绕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症结”,精准开出“药方”。

  在解决企业诉求方面,以“产业发展”“要素保障”“金融服务”为主题,连续开展3期“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截至目前,省级共办理74家企业86条诉求,前两期办结率均为100%。同时,全省16个州(市)共举办“局长坐诊接诉”活动86场次,“接诊”企业475家,办理诉求564条。

  通过“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各部门已逐步建立一批长效机制。例如,为提高能评审批效率,省发展改革委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收到正式报件后1个月内完成审批;针对部分进口货物通关效率低的问题,昆明海关上线电子签章系统、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引入第三方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机构,样品检测时长由原来的10-15天缩短为5-10天,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在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省委、省政府还重点打造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普惠金融平台——省融信服平台。该平台主要承担数字信用、贷款撮合、政策直达三大功能,是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12个方面39条措施,分工协作、高效协同,多措并举提升融信服平台服务质效。

  具体来看,实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流程线上“一站式”办理,累计办理4.76万笔、授信103.72亿元。7月17日在平台开设返乡人员创业小额贷款专区以来,3个月即授信3869笔9.02亿元。试点上线安全生产责任险等4款保险产品,通过平台去掉中介环节,保费降低35%以上,做法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10月23日,平台共接入39个部门339类4453项涉企信用数据,注册经营主体99.06万户,平台累计授信2081.4亿元,入驻银行等金融机构240家,覆盖银行网点4085个,发布贷款产品740项,服务客户56.29万家次。记者张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