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与主动防控装备系统。 云南交投设计院公司供图 |
恶劣天气导致重特大事故的情况在公路交通中时有发生,如今,有了科技手段的保障,交通气象“天有可测风云”成为现实。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交投设计院公司”)牵头完成的“面向准全天候通行的公路交通气象精准预警与智能防控装备系统”项目,形成面向准天候通行的公路交通气象“感—判—管—防—用”技术及装备体系,实现交通气象灾害精准、智能、主动和全方位提前防范。
如何攻克逐公里感知,短时精准预警公路高影响天气,主动防控灾害天气事故,是亟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2012年,云南交投设计院公司牵头组建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装备集成的系统研究和大规模应用,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的规范化和智能化。”云南交投设计院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房锐介绍,依托实验室,项目率先攻克交通气象全时全要素智能感知、高影响天气多尺度精准预测、面向安全及效率的动态安全管控等核心技术,研制成套的端边云一体化智能防控装备系统,实现重大公路气象灾害高效防范和准全天候通行。
高速公路有浓雾,什么时候管控?冻雨导致路面结冰,什么时候封路?这些预警信息早一分钟发布,就能早一步采取有效管控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为准确把握恶劣天气管控基础条件,项目基于视频图像多特征融合的浓雾和路面状态智能识别技术及系统,实现公里级无缝监测,首次攻克空天地一体化浓雾短临预警技术,应用准确率达90%,攻克浓雾难以预测的难题。
解决低温结冰预测不准的难题亦是如此。项目团队融合热力学理论和深度学习,实现每20米、10分钟至6小时的多尺度低温结冰预测,准确率超过90%,降雨水膜厚度从单点检测提升至整个面域。同时,研制主动式路面凝冰预警及智能化处置系统,实现预警及处置一体化,单次除冰液洒布量节省25%至35%,延缓路面结冰时长1小时至2小时,有效提升公路交通处置效率。
项目团队成员介绍,团队自主研发面向交通安全和效率的恶劣天气下动态交通安全管控与智能决策关键技术,构建恶劣天气全过程交通组织、在途出行服务与养护决策支持技术,形成高速运营管养、交警和路政单位的一路三方协同管控主要技术标准及规则,因恶劣天气封闭次数减少25%。
此外,项目团队还发明面向准全天候通行“端—边—云”一体化公路行车安全智能防控成套装备系统,首创路侧级和车道级低能见度公路行车安全智能诱导与防撞预警系统装备,具有道路轮廓强化、行车引导、智能追尾预警、二次事故防控等功能,填补了国际技术装备空白,形成行业标准。应用路段同类事故最高降低70%,智慧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实现短临预警从0到1的突破。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到云南、江苏、北京、重庆等全国25个省份的200多条公路,累计应用里程超1万公里,通过成果转化,孵化7家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面向智能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新技术,推动恶劣天气智能防控产业技术革新。”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说。记者张怡 通讯员海璐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