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0月11日 >> A05
返回频道主页
晋宁区宝峰多肉产业链持续助力移民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4-10-11

  国庆假期,晋宁区宝峰多肉产业园游人如织,多肉主题公园里,形态各异、肉嘟嘟、水灵灵的多肉植物着实招人喜爱,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奔着五彩斑斓的“多肉王国”而来,多肉主题公园已成为昆明新晋网红打卡地。

  2023年,为整合晋宁区宝峰街道花卉龙头企业,将宝峰韩家营片区建成“产、研、销”一体的云南多肉集散交易中心和昆明半小时多肉旅游目的地,晋宁区搬迁安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置办”)积极争取省、市移民资金1449万元,采取“扶持资金+企业+合作社+移民”的合作模式,整合企业投资1600万元对昆明宝然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鲜花绿植类电商产业园进行提升改造和扩建。项目的建成让基地实现种苗培育智能控制,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为多肉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产业园也形成观赏区、研学区、直播区、休闲区等4个区域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以“基地+观光+网销+体验”的种销一体新模式发展多肉产业。“产业园知名度不断扩大,10月1日至7日,园区日均接待游客20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400人,大家参观主题公园、电商产业园,听完主播介绍后下单,主题公园每天可盈利2500元左右,线上、线下多肉销售额达15万元。”产业园负责人韩晶说。

  现在,多肉产业园内百花齐放、生机勃勃,温棚里的多肉植物发展到120多个品种、约1.6万株,九尾狐、象牙玉坠、秋丽、洛神、胖美人等既文艺又清新的多肉植物搭配上一些创意花盆,打造出300多亩的多肉产业园。“我们有自己的物流,已形成从种苗繁育到基地种植、电商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这些年靠着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产业园越做越好,年销量额接近4500万元且还在逐年增长。”产业园电商销售部负责人郑敏江说。

  “项目建设初期,我们就签订了‘多肉产业开发项目投资、管护、受益分配三方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由安置办移交晋宁区宝峰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街道’),街道再移交至移民合作社,合作社委托昆明宝然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合作期内移民和村集体均享受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固定投资额比例的收益。20年合作期,平均每年可实现收益140万元左右,其中村集体占20%,移民占80%,不但村集体有了收入,移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街道主任乔昆说。

  2019年,宝然电商产业园看中多肉市场的潜力,决定在宝峰街道韩家营村租地开启多肉创业路,之后扶持资金的投入使多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增加了移民群众的土地租赁收入,吸引周边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通过技能培训还有效解决100余名移民家庭留守妇女就业,每人月收入2000元至4500元不等。线上交易平台的优化使“宝然”很快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播,其中不乏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目前网络销售量大,分拣、包装、装车,每天都很忙碌,平均一天有150元至200元收入,离家近,工作生活很方便,既能照顾家庭又挣到了钱,很满意。”在园区基地务工的移民李木兰说。如今,产业园快递分拣车间已成为当地移民群众的“致富车间”。

  目前,多肉主题公园全面对外开放,稳定吸收20余名村民在产业园务工,园区定期开展电商培训,更多移民、非移民学会了网络销售,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下一步,安置办将进一步做好扶持资金投入效益分配、使用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资金投入效益产出明显提升,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移民显著获益,不断充实移民群众的“钱袋子”,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致富路”。

  记者杜仲莹 通讯员彭树明 肖国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