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党媒看北海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 |
北海银滩潮雕。 |
![]() |
▲采访团在涠洲岛火山地质博物馆参观矿石标本。 |
9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百家党媒看北海主题采访活动在广西北海举行。
40年前,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同年,《北海日报》创刊,成为北海向世人展示自身魅力的亮眼“窗口”。
风华正茂四十载,开放向海正当时。全国各地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地市党报社长、总编辑)及记者编辑近120人齐聚北海,以强化内容建设为根本,分享地市媒体获奖案例,探讨精品创作典型经验,推动地市媒体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活动为媒走进北海、见证北海,全面展示北海对外开放40周年的发展成就,共同讲述北海好故事,传播北海好声音。
围绕内容生产
为全国党媒提供交流平台
在北海举办主题采访活动,增进了广西地市媒体同全国媒体同行的交往合作,为全国党媒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广西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当代广西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区14个地市均已成立融媒体中心。我们将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全媒体传播建设工程,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启动仪式现场,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定雄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北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推动项目建设提速、经济发展提效、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生活提质,珠城大地呈现勃勃生机。今年是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也恰逢《北海日报》创刊40周年。诚挚邀请广大媒体朋友到北海走一走、看一看,给北海传经送宝,为北海加油鼓劲。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平顶山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泉在致辞中提到,此次活动既有专家专题授课,也有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重大奖项的地市媒体同行经验交流,可以说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希望大家抓住这次宝贵机遇,深度互动交流,虚心学习经验,推动全国地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随着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百家党媒看北海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宋建武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题进行专题授课,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刻地阐述了聚焦内容生产、打造精品工程的重要意义。
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浙江省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陈建飞,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报社高级编辑、专刊部主任卓晋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副总编辑杨静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日照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牟敦波,黔东南融媒体中心采访部记者刘汉钦,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李军等6家地市媒体代表,与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家技术单位代表围绕内容精品生产展开交流研讨,畅谈精品创作,交流获奖心得,共谋融合发展。
聚焦向海经济
为逐梦深蓝注入澎湃动力
聚焦北海对外开放的成就经验,见证打造向海经济的生动实践,连接加深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共话融媒纵深发展的守正创新……3天时间,采访团走进北海市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涠洲岛等地,深度解读北海优良生态环境背后的密码,深切感受北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报道北海对外开放40周年的发展成就。
目之所及皆是绿色。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约3000亩红树盘根错节,青绿无边。碧海蓝天之间,白鹭驻足枝头,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吸引它们的是这片新晋国际重要湿地的“朋友圈”——弹涂鱼、招潮蟹、中国鲎等众多浅海湿地生物以及多达百种的鸟类。目前,北海共有2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和6个红树林保护小区,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59公顷,修复红树林1034公顷。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已成为北海绿色发展名片。
同样是北海的生态名片,涠洲岛多了一张特殊的标签——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值得一提的是,岛上有个警务站。警务站位于涠洲岛最核心的南湾鳄鱼山,因客流量较大,“景中有警”的设置,能更便捷地为群众服务。这也是近年来涠洲岛探索构建涉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全力化解涉旅纠纷,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出岛、平安不出事的一个缩影。去年11月,涠洲岛旅游区《“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104篇“枫桥式工作法”,并被授予“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
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穿行在琳琅满目的“海丝遗珍”之间。一件件精美而珍贵的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繁华,述说着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也让人们领略不同文明的融合与互鉴。
千年海丝古港,奏响奋进乐章。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在北部湾港北海码头,万吨巨轮靠泊在岸,集装箱装卸作业高效运转。目前,北海码头已实现10万吨级散货船舶的常态化接卸,今年1月至8月,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865.96万吨,同比增加8.52%。预计到2025年,北海码头将具备亿吨大港规模。站在巍然耸立的2400吨龙门吊前,了解到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范围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和海洋风电装备门类最齐全、年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
天高海阔,勇毅前行。北海这座因海而兴的沿海开放城市,将不断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引擎,持之以恒优环境、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积极推动海工装备和深远海风电等产业实现新突破。
记者张丽亚 吴云报道
图片均为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