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9月13日 >> A05
返回频道主页
逐绿而行擦亮昆明高质量发展底色
发布时间:2024-09-13

  卢志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昆明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细化了中央的相关决策部署,坚持逐绿而行、更加聚焦生态,让发展与美丽共生共赢,为全面推进昆明高质量发展擦亮底色。

  五百里滇池,勾连着上千年文化。只有从上千年生态文化里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才能够真正独具高原明珠魅力。昆明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这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底蕴、大家底、大特色。在当今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越高,生态的优势愈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昆明的生态优势一定会在未来的现代化叙事中实现更大程度的增值。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昆明应该将“生态”化为“战略”,在生态中做足文章、在绿色上吃尽红利、在自然里大放异彩,从而努力地让生态发达助推经济发展。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关键是要掌握现代化的“精髓”。如果落入现代化的“形式”,那么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会在昆明整体性建设形态中呈现。而掌握现代化精髓的主要着力点就是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对于这个课题,每个地区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而昆明对于该命题的解答显得尤为迫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基于独特的自然生态地位,昆明应该加大力度、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从而为生态文明效益转化的制度建设作出昆明样本。

  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是昆明的既定战略。擦亮昆明高质量发展底色,需要在既定战略中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一是需要给工业、贸易、旅游、金融画下绿色底线。凡是污染严重的各类产业应该一律不准踏入门槛,否则就有破坏昆明生态优势的危险。如果生态优势受到影响,那么昆明也就很大程度地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发展优势。二是需要工业、贸易、旅游、金融为“生态”留足空间。“生态”通过借势工业、运用贸易、立足旅游、整合金融的方式来持续地放大优势。这就说明,昆明整体建设的各条战线都有“支援”生态产业的必要,否则生态产业就无法形成标准化、精细化、体系化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态势。三是需要推动工业与生态的交叉、贸易与生态的组合、旅游与生态的切换、金融与生态的渗透,从而形成工业、贸易、旅游、金融的比较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昆明的工贸旅金等主要产业绝对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绿色赋能则是它的一大特色、一种优势、一条路径。

  总之,关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绝不是建景点、卖门票、搞创收那么单一。在未来的发展境遇中,昆明要进一步让“绿色”和“建设”互为助力,并且有效地配以高起点的战略来规划,高标准的制度来保障,高质量的产业来发展,进而成功地把生态优势持续地转化为昆明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