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龙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略机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才能加快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动能源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动能则是新动能,突出和强调的是创新,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其中创新处于首位。新质生产力则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优质,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中创新又是主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根源于技术创新、业态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遵循“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昆明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必将迅速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优势在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深刻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全面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不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只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才能逐渐形成,尤其对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关键阶段的昆明而言,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昆明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盘活用好昆明的矿产、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绿色能源等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昆明科研机制体制创新,盘活用好昆明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将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融合起来,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盘活用好昆明冶金、烟草、石化等传统产业,创新运用一切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先进的数智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盘活用好昆明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做好补链、延链、强链的文章,加快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同时,立足昆明特色和优势,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培育链条,加快布局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新型储能、智慧交通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作者为博士、副教授,本报特约评论员)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