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批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企业出炉
本报讯 记者杨官荣报道 9月4日,来自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信息,云南第一批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企业出炉,云南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和云南吉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验收。
经生猪屠宰企业申请,县、市农业农村部门逐级审核,云南省级生猪屠宰质量管理专家审查,认定云南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和云南吉源食品有限公司符合《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通过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验收。
为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规范》,2024年1月1日前已依法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的生猪屠宰厂(场),均应于2025年12月31日前达到《规范》要求;至2026年1月1日仍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将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即未按照规定建立并遵守生猪进厂(场)查验登记制度、生猪产品出厂(场)记录制度的,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吊销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收回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规范》要求,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 应当明确质量安全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畜牧兽医、食品卫生等相关专业大专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及两年屠宰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还需掌握生猪屠宰、动物防疫、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具备识别和控制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专业知识;熟悉屠宰相关设施设备、工艺流程、操作程序以及过程控制等要求。
云南有望增加一个地方猪品种
本报讯 首席记者廖兴阳 通讯员李志雄报道 9月4日,来自云南省畜牧总站的消息,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日前在云南开展红河黑猪国家遗传资源鉴定现场指导,云南有望增加一个地方猪品种。届时,全省地方猪品种将达10个,居全国前列。
为加快红河黑猪国家遗传资源鉴定进度,有效解决鉴定申报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云南省畜牧总站邀请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到红河开展红河黑猪国家遗传资源鉴定现场指导工作。专家组采取现场核验、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区域分布比对、座谈交流和历史文化溯源等方式开展现场指导,先后深入蒙自、建水等地查看饲养、保种、市场以及养殖历史文化背景等情况。专家组一致认为,红河黑猪历史记载清楚,佐证资料齐全,群体体形外貌特征明显,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保护和推广利用前景良好,符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鉴定相关规定。
红河黑猪是云南省在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发掘的新畜禽遗传资源。该猪与滇南小耳猪、大河猪、撒坝猪等9个云南地方猪品种相比,具有头部嘴筒较短、鼻吻部上翘颜面部凹陷、额皮中部凸起形成典型的“盖碗”的特点。红河黑猪脂肪率高,肌肉大理石纹评分高,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锌、镁含量均高于其他地方猪品种,能适应低纬高原山区高湿寒冷气候和粗放饲养管理条件,具有耐粗饲、皮肤厚、脂糯、肉香、汤鲜的优点。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