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8月30日 >> A05
返回频道主页
推动“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暨院坝协商行动提质增效
在一线协商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布时间:2024-08-3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暨院坝协商行动是昆明市政协组织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实体现到社会治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项重要实践,推动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推动解决了一件件民生关注、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全面落实好全省政协院坝协商行动要求,推动“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暨院坝协商行动提质增效,8月13日,全市政协“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暨院坝协商行动推进会在嵩明县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分析不足、部署任务。

  市政协主席杨皕在会议讲话中表示,要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对政协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把握关键环节、持续拓展深化,推进调查研究要更深入、协商互动要更充分、组织实施要更规范、典型引路要更有效,推动“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暨院坝协商行动提质增效,为我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昆明市、14个县(市)区政协与会人员、部分政协委员实地考察了嵩明县嵩阳街道晁家社区上墩村、东村社区,现场观摩了“盘活闲置小院,助推东村发展”协商议事会。官渡区、富民县、禄劝县、嵩明县4个县区政协主席从不同角度作交流发言,其他10个县(市)区政协提交了书面材料,各县(市)区就推进“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暨院坝协商行动工作的经验做法、创新举措以及实际成效进行交流、分析存在问题,并部署下步工作。

  在这里对4个县区的交流发言、10个县(市)区的书面交流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四个县区交流发言摘登

  官渡区政协

  “小切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议共治共享”

  官渡区政协紧紧围绕“五个协商重点”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搭台、主导协商,推动解决一批基层治理难题,确保政协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官渡区作为全省常住人口最多、流动人口最多、市场主体最多的县区,矛盾纠纷、刑事警情易发多发,社会治理压力大。为此,官渡区政协把抓好院坝协商作为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小切口”,将具有官渡特色的工作重点列为协商工作发力点和切入点,通过充分整合政协各类资源,发挥好委员主体、辖区街道、职能部门作用,多方合力保障院坝协商行动有序推进。

  在协商过程中,通过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把存在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议事活动完成后,及时归纳整理,汇总意见建议,形成协商议事成果按事权报党委采纳后交办落实,并适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视察、调研等方式进行督办推动,探索将重点协商成果转化情况列入下一年度民主监督议题,纳入部门年度民主评议内容。

  此外,通过全方位报道院坝协商活动开展情况,有效培育了基层协商文化,使老百姓态度从“要我协商”向“我要协商”转变,真正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

  富民县政协

  抓实“三个环节” 提升院坝协商质效

  富民县政协抓实选题、协商、成果转化三个环节,实现调查研究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民主协商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凝聚共识在一线、为民惠民在一线,政协院坝协商活力凸显。

  在选题环节,以民之关切为重点选题。规范选题流程。由主席班子成员带领政协各专委到各镇(街道)进行深入调研,广泛收集议题。2023年以来,县政协各专委会同政协委员镇(街道)联络站深入村社院坝与群众“串门式”谈心、“面对面”协商54次,确定25个议题。

  在协商环节,围绕民之所盼开展调研协商。邀请议题涉及的县、镇(街道)相关部门、利益相关方和群众代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61次,形成具体对策建议84条,并拟定协商议事方案开展协商。在协商交流过程中,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和诉求,引导群众打消疑虑、凝聚合力、达成共识,引导与会人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成果转化落实打下基础。

  在转化环节,助力解决民生实事。院坝协商达成的共识、提出的建议,按事权报当地党委采纳交办,县政协各专委及各县政协委员镇(街道)工作室积极跟进了解掌握协商成果办理转化情况,对一些带有普遍性且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采取专题协商、民主监督等方式助推解决。委员工作室适时公布办理情况,各专委组织委员对协商成果办理转化情况进行检察,助推工作落实。

  禄劝县政协

  用心听民声 协商解民忧

  禄劝县政协把院坝协商作为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重要抓手,搭平台、聚民智、解民忧,着力在培育协商品牌上做“加法”,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做“减法”,在提升工作合力上做“乘法”,在纠治不良风气上做“除法”,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议题选择“紧盯民事”。自下而上、酝酿协商,选择与党政工作合拍、与百姓需求紧贴,切口小、关联广的议题。例如:针对屏山街道旧县社区等命案易发多发、矛盾纠纷突出的问题,围绕普法强基补短板进行法律宣传和咨询;紧扣养老、教育建设等“热点”,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痛点”“难点”,助推屏山街道南街社区“爱心食堂”筹建、撒营盘镇“一乡两公办”幼儿园项目选址、掌鸠河源头道路建设。

  协商方式“贴近民众”。为方便群众参与,选择村寨古树下、金沙江岸、普渡河畔,以协商议事室、院坝、凉亭、长廊、火塘为场所,把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在协商过程中,有机植入“双推”内容,鼓励参加活动人员使用普通话交流发言,不能用普通话流畅表达的群众说方言,灵活进行协商,切合民意。

  成果转化“惠及民生”。持续跟踪协商成果办理转化情况,与重点视察、专题协商、民主监督、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贯通联动,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协商议事一一化解。报送关于保障食品安全加强网络订餐监管等方面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其中3篇获得市长批示。

  嵩明县政协

  “六个维度”下功夫 谱写美好乡村“合奏曲”

  嵩明县政协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展现政协新作为,始终坚持在选题、调研、协商、交办、转化、评估等六个维度上下足功夫,确保院坝协商议到关键处、商到点子上,有效助推农村治理提质增效。

  选题有精度。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人居环境整治的盲点、特殊困难群体的堵点和易返贫乡村发展的重点,通过“找、听、写、商”储备院坝协商议题库,做到议题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切口小、有共识、能落实;调研有深度。综合运用实地考察、随机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开展调研,做到广摸实情、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实现“精准开方”;协商有温度。把协商平台设立在基层一线、居民小区、群众身边,将群众“听会”转变为“动嘴”,畅所欲言,充分吸纳群众的首创智慧,有效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共促共进、有效衔接。

  逐步探索县委交办、领导领办、专项督办、考核促办、高质承办“五办”工作机制,确保协商意见得到落实。为抓实院坝协商“后半篇”文章,嵩明县政协紧盯任务清单落实、民生实事落地,把成果转化作为检验院坝协商成效的唯一标准,确保达成共识能落地开花。

  10个县(市)区书面发言摘登

  五华区政协

  紧盯实效抓牢规范 院坝协商显成效

  五华区政协严格按照工作规则,全面总结工作经验,紧盯工作实效,抓牢工作规范,推进院坝协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力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坚持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立足民生、反映民意,广泛汇聚众智征集议题、优化选题,并高位统筹推进实施。在集体调研了解总体情况后,围绕议题涉及到的重点和问题,把委员工作室所联系的市、区委员按界别、专业分成不同的调研小组,由业务熟的委员担任组长,深入到居民群众、职能部门等开展延伸调研,在理清解题思路、初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召开协商议事会。

  采取多种方式,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区委、区政府决策的思路,街道和社区切实的行动。按照事权,把涉及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办理的,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报区委;把涉及街道和社区办理的,以函的形式送相关街道党工委;对一些协商课题,以不间断的阶段性成果推进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对协商议事会反映的一些热点共性问题,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推进解决。同时,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院坝协商开展情况、工作实效,不断扩大院坝协商的社会影响,多举措多形式助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盘龙区政协

  在精准选题上着力 在提质增效上发力

  盘龙区政协始终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在精准选题上着力,在提质增效上发力,助力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扩大院坝协商的影响力,确保院坝协商工作走深走实。

  精准协商选题,早谋划早启动。在春节前对2024年全区院坝协商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结合年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各街道工作重点,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三上三下”调研提出协商议题。

  创新协商形式,丰富协商内容。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协商,还利用网络直播、线上互动等方式,扩大协商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在协商内容上,不仅关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宏观问题,也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同时,依托社会治理工作开发小程序“幸福e社区”“政协倾听·码上反映”、委员联系群众日等方式,收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

  注重协商实效,促进问题解决。加强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通过组织委员视察、开展民主监督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对一些办理难度较大的问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力量,共同助力推动问题的解决。通过院坝协商向居民群众反馈问题解决的进展和成效,增强群众对院坝协商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民生关注协商议题落地并长久惠民。

  西山区政协

  院坝“小协商”撬动基层“大治理”

  西山区政协紧扣实际,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委员力量下沉、协商触角下延,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政协协商平台传播更多“好声音”,贡献更多“金点子”,真正让“小协商”撬动基层“大治理”。

  力求将院坝协商打造成直达民情、直办民事、直抵民心的“直通车”。对列入协商计划的议题,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摸清实际情况,提前与区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沟通研究、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协商议事会召开后,聚集成果转化,持续“跟踪疗效”,对协商成果的运用和反馈作出常态化、制度化、闭环性的规定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有效推进“调研—协商—督办”闭环工作机制,确保协商成果落实落地。

  此外,通过“不看文件看实况”的方式将协商规则具体化、可视化、规范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在永昌街道盛高大城社区院坝内召开“大家共学法,莫让‘昏’恋发”协商议事会,邀请省、市政协领导莅临指导,组织全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政协联络组组长、政协委员代表到场观摩学习,该案例成功入选省政协典型案例,并被《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刊载。

  呈贡区政协 

  在院坝协商中实现解民忧聚民心

  呈贡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扎实推进院坝协商工作,落实主题教育“转变作风办实事、为民解忧暖民心”要求,做到协商选题“准”、协商调研“深”、调研事项“清”。

  呈贡区政协把院坝协商活动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工作相结合,推动院坝协商与调研视察、协商监督、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互促互融,更好地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为群众办实事。采取“固定+移动”的方式灵活选择院坝、凉亭、村史馆等方便群众就近参与的协商场所,减轻基层负担,开展接地气的协商活动,确保群众参加比例达50%以上。在具体协商过程中,坚持“到位不越位,搭台不包办”的原则,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已开展了9场院坝协商,邀请省市区政协委员70余人,共收集汇总意见建议41条,落实34条,交办7条。

  坚持协商为民,积极促进协商成果转化,让院坝协商真正服务于民。以函的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及社区做好协商成果落实,10个街道及相关社区积极主动加强和区属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联合发力,推动问题的解决,确保协商成果落到实处。为扎实推进院坝协商工作,激发广大群众、职能部门参与院坝协商议事活动的积极性,呈贡区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推动院坝协商工作提质增效。

  东川区政协

  汇聚“众力量” 议事“解民忧”

  东川区政协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治理的盲点、易返贫村发展的重点,让院坝协商载体在一线搭建、思想在一线统一、力量在一线壮大、问题在一线协商、共识在一线凝聚,实现了院坝“微协商”,汇聚“众力量”、议事“解民忧”。

  坚持把精准选题作为协商议事的出发点。东川区政协紧扣“党政所需、百姓所盼、政协所能”,广泛收集议题。根据议题内容,区政协主动邀请区属各相关职能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一起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和原因,找准症结所在,提出措施建议,争取部门支持,为协商议事打牢基础。过程中,通过查实情、听民声、集民意,科学议题、深入破题、高效解题。

  坚持把互动交流作为协商议事的着力点。东川区政协把协商场所开到院坝、凉亭、长廊,开到群众身边,在“问答式”“互动式”“开放式”的民主协商氛围中广集良策、共谋发展。推进院坝协商,让更多的村民有了话语权,开始关注身边的民生小事,继而主动参与全村发展大事,实现从“局外人”到“参与者”的转变,有效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坚持把成果转化作为协商议事的落脚点。将“议”后形成的共识推进到“办”的环节,依照议题内容,由区委交相关部门联合办理,或由区政协办发函给乡镇党委研究办理,通过各种形式把要解决的问题一一落实好;把办理的结果公示出来,满意不满意最后交给群众“评”。

  晋宁区政协

  “1234”推动院坝协商有序有效

  晋宁区政协将院坝协商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持续加强“一个引领”、健全“两项机制”、抓实“三个升级”、坚持“四个导向”,为委员搭建了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服务基层群众的履职平台。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协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开展具有专委特色的“党建+院坝协商”活动,助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关注要事解决,形成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的良好局面。围绕“党政忧虑的事、群众身边的事、社会关注的事、委员反映的事、政策明确的事”5个方向进行选题,根据议题邀请业内委员、专家学者协商建言,确保建言主体的广泛性、专业性,确保议出业内真知灼见,让协商议事成果更具精准性和操作性。

  协商议事会议注意选取村民聚集多、现场感强的院坝、长廊、凉亭等亲民场所,协商中,部分村民驻足观看,有效扩大了协商议事宣传面和知晓率。政协专委会通过加强学习,增强“内功”,熟悉了解相关政策规定成为“内行”后,以“业务对等”的姿态与区级职能部门、属地乡镇的协商沟通更加顺畅,驾驭议题时做到得心应手。同时,将法治精神贯穿始终,区级部门当场解读政策法规,以法说理回应群众关切,代入感强,以法治精神引领协商议事效果事半功倍。

  安宁市政协

  “商”出好点子 成果惠民生

  安宁市政协不断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制定了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制度,对协商成果的形成、报告、交办、落实、反馈和督办各环节实行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有力推动院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聚焦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协商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所需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让群众对协商感兴趣。在协商过程中,通过在村(居)民议事亭、广场上、家门前开展协商,把协商平台搭建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所说的话有人听,达成的共识能被采纳,让“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理念在基层、街道、村(社区)得到固化,真正“商”出解决问题的好点子、“商”出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受到基层认可和接受。

  通过开展调研、座谈、走访等,跟踪了解协商成果的办理落实情况,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再调研、再协商等“回头看”方式,跟踪推动协商成果运用落实;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深入实践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在“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批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通过协商得以解决。

  宜良县政协

  精选协商议题 助力基层解难事

  宜良县政协践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通过院坝协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推农村普法强基、化解矛盾、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切实发挥好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宜良县政协关键把握“三个字”精选协商议题:一是“小”字切入,注重选择切口小而又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作为协商内容、通过协商能解决的问题;二是“实”处着眼,解决了一批诸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污水管道疏通修复等群众较关注的实事;三是把握一个“效”字,确定协商议题前,在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协商能否达成共识、协商成果能否有效落实进行预估,有效避免出现“空协商”。

  拓展协商形式,突出协商实效。广泛开展广场协商、庭院协商、现场协商,实现面对面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协商、把协商议事会开到群众“家门口”。通过组织院坝协商活动,拓宽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推动基层群众由“张嘴发牢骚”向“理性求共识”的转变。  

  院坝协商让干部、群众在同一平台上对等交流,找到群众意愿和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基层治理由“少数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的转变,形成有序参与、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良好局面。

  石林县政协 

  开展院坝协商 助推基层文明进步

  石林县政协紧扣县委工作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采取“固定+移动”“线上+线下”的方式,以院坝、凉亭、长廊、火塘等为场所,面对面、零距离、场景化开展协商活动,助推农村普法强基、化解矛盾、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努力把院坝协商行动打造成为石林县政协履职的创新载体和特色品牌。

  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生态环境保护的盲点、特殊困难群体的堵点、易返贫乡村发展的重点,及时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和集中座谈,指导7个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精选协商议题。经主席会议、政协常委会认真研究和完善,最终审核确定院坝协商议题12项,做到选题准确、重点突出。

  坚持不调研不协商的原则,邀请议题涉及的县、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利益相关方和群众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村寨(社区)、深入现场、深入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具体对策建议,拟定协商议事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好每一次协商调研活动。协商后,经联系专委审核把关后及时将协商成果致函相关单位,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县政协各挂联领导牵头带领相关挂包专委,组织相关委员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回访,确保院坝协商行动走深走实。

  寻甸县政协

  推动院坝协商工作走深走实

  寻甸县政协把开展院坝协商作为政协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围绕平安建设、普法宣传、乡风文明等基层热点问题开展院坝协商47场次,参与协商人数达1000余人,提出协商意见建议187条,民主协商的独特优势在社会治理中得到充分彰显。

  “高”字当头,党委支持是根本。寻甸县委高位统筹,及时将“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纳入全县大兴调查研究的内容之一,“一盘棋”布局,与党政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推进,让政协履职更有保障、更有分量、更有底气。

  “准”字为基,精选议题是关键。采取“一上一下”的方式精选议题。“一上”即:各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聚焦县委中心工作,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采取“小切口”来反映民生“大主题”,提出议题和协商计划;“一下”即:建立主席会议成员挂联、县政协委室挂包、委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主席班子成员带队,实地深入乡镇(街道)调研督导,确保协商议题有精度、可协商、效果好、能落实。

  “实”字托底,责任包保促效能。明确每名副主席每人挂钩联系4个乡镇(街道),每个委室联系指导2个委员工作室,对院坝协商工作实施“责任包保”,全程参与到选题、调研、协商等工作中,有力促进院坝协商高效开展。此外,积极探索建立协商议题遴选机制,确保方向准确、来源广泛、程序明晰。

  记者陈思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