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飘香、人流如织,在第8届南博会咖啡产业馆,从吃穿用到文化风俗,围绕一粒咖啡豆拓展出一条产业链。该馆为咖啡原产地与咖啡消费市场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从一粒生豆到一杯咖啡的价值链在此汇聚。
云咖串联巨大商机
云南栽培咖啡的历史超过100年,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这粒“舶来品”在云南生根成长、发展壮大。经过近70年的产业化发展,云南咖啡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全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均占全国98%以上。2023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约120万亩,生豆产量14.6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的0.82%、1.08%。咖啡产业成为云南独一无二的优势特色产业。
以“中国咖啡在云南”为主题的13号咖啡馆,展览面积4034.5平方米,汇聚来自国内外的160家优质企业,涵盖5个国家及国内13个省(区、市)。馆内精心布局多个专题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咖啡从生豆到熟豆、从加工到烘焙、从包装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为业界提供合作洽商、贸易互通的平台。
咖啡产业馆是本届南博会首次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的重要举措,打造推出文创IP“咖宝”,联动整馆参展商进行逛馆打卡,增加互动性及趣味性,同时引入2024中国咖啡冲煮大赛(昆明赛区)、2024中国咖啡杯测大赛(昆明赛区)、云南省首届精品咖啡庄园生豆大赛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整馆专业度,推动咖啡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云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在咖啡产业馆品尝咖啡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把咖啡穿在身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盟佤族织锦以及中国咖啡“活化石”朱苦拉咖啡的故事。此外,咖啡产业馆还引入乳制品、甜品店等咖啡辅料、配料、食品相关产品。
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咖啡作为连接世界的饮品,因多元文化而彰显独特魅力,因合作交流而实现蓬勃发展,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生豆供应商Daniel Yilak Bezaben感受颇深。2019年,他的姐姐首次随云南省驻埃塞俄比亚商务代表处到昆明参加商洽会,近年来他先后到上海、广州等地参加专业展会。在本届南博会期间,他与云南农垦集团达成精品耶加雪菲生豆供应合作。Daniel Yilak Bezaben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昆明气候接近,每次来昆明都感到十分亲切。经过5年时间,他的产品从在境外综合馆的摊位搬到了咖啡产业馆的展位,前来对接洽谈长期合作的客商不断。他认为,中国咖啡市场和云南咖啡产业处在强势上升期。“沟通和宣传很重要,希望云南可以举办更多咖啡产业展会,向全球咖啡生产国宣传推介南博会品牌,让咖啡行业人士看到云南、来云南寻得更多商机。”Daniel Yilak Bezaben说。
普洱是云南咖啡版图中的重要一块。在以“绝版普洱 香遇世界”为主题的普洱咖啡展区,精品元素随处可见,有机雨林认证小粒咖啡、云南瑰夏咖啡豆等精品咖啡以及饼干、糖果等周边小食琳琅满目。在昕艺咖啡展位,更吸睛的是文创产品。昕艺咖啡主理人施艺昕从拉萨赶过来参展,在展位首次展示与拉萨市玛吉阿米餐厅联名推出的书签、保温杯等文创产品。近年来,昕艺咖啡以咖啡为载体推出佤族等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未来,昕艺咖啡将继续以咖啡为核心,到地域文化浓厚、代表性强的地区开店,结合当地文化推出文创产品,让普洱咖啡与不同地区的文化碰撞出新火花。施艺昕表示,本届南博会,她想通过案例展示,与其他城市和行业开展更广泛的合作,让普洱咖啡越走越远。
普洱市茶咖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雄介绍,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首位,是国内高品质咖啡的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目前培育了爱伲、北归、漫崖等一批本土优势企业,有咖啡产业规上企业15家。张雄认为,中国咖啡看云南,本届南博会首设咖啡产业馆能够更好地塑造原产地咖啡文化,通过推广、宣传产品和文化,进一步促进咖啡庄园观光体验、研学培训等三产发展,有利于加快云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记者冉光雯报道
相关
云南省地方标准《小粒种咖啡》系列标准发布
本报讯 记者冉光雯报道 近日,第8届南博会咖啡产业馆举行云南省地方标准《小粒种咖啡》系列标准发布仪式。
目前,咖啡产业已成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全省的一项绿色朝阳产业。由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制定的《云南咖啡综合标准》发布实施以来,随着咖啡品种多样化,种植和加工技术更新,贸易政策、技术要求更严格,现有标准已经不适应咖啡行业发展需要。
专家组认为,系列标准规定了咖啡的品种选择、种苗生产、种植管理、生豆初加工、缺陷豆和杂质的检验与测定、杯品、生豆分级、精品咖啡原料通用要求及生豆贮存与运输等,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该地方标准的修订,体现了云南省咖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引领和打造云南咖啡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咖啡产业从业人员在学习使用该系列标准的同时,可将问题及时反馈给修订单位,以便今后及时组织修订该系列标准。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