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近年来,通过印发《安宁市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深入开展园区两企三新调研摸排行动,成立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环保4个产业链联合党委等形式,云南安宁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突破攀升的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有效扩大园区企业党组织覆盖面
云南安宁产业园区以“链式”思维抓好党建工作落实,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党建红”与“产业蓝”深度融合、双向奔赴。为此,园区深入开展两企三新调研摸排行动,按照党组织建立程序及要求,符合条件的“应建必建单独建”、力量薄弱的“分片划区联合建”、暂无党员的“跟踪培育挂靠建”。
自2023年实施党建工作三年计划示范工程以来,园区新建企业党组织20个,56名企业职工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有效扩大园区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同时,成立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环保4个产业链联合党委,常态化开展支部结对、研发结对、购销结对等活动,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互联互动、共建共赢。链上企业开展联建共建活动42次、产品推介会16次,签订产品内购协议16份、金融服务协议9份。
为释放乘数效应,园区组织部门靠前指导、园区党工委高效统筹、党群工作部一线作战,建立园区发展联合体,健全联席会议、座谈交流、助企纾困等联动共建机制,将涉及服务企业的市直部门、属地街道和金融机构纳入产业“生态圈”,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目前,园区打造了“1+3+N”党群服务矩阵,开展情绪疏导、工作减压等“柔软时光”线下活动,推动各类资源向企业集聚,构建惠企“15分钟服务圈”。
“兵团制+链长制”确保项目梯次推进
通过建立“兵团制+链长制”双制专班,云南安宁产业园区把招商资源和行政审批、要素保障以及产业智囊服务等全部汇聚到一个兵团,实现“两级指挥、兵团作战”。以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绿色环保4个产业链兵团为主力,最大限度确保产业项目滚动输出、梯次推进。目前,产业链上签约落地、开工在建项目72个,投资、产值分别达1029.52亿元、3130亿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园区组建了11支“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党员突击队,重点围绕142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进、39个重点在建项目实施,形成“党员带领职工、职工对标党员”的良好奋进氛围。通过倒排工期,各级干部以“白+黑”“5+2”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涉及云南杉杉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的土地丈量征迁工作。同时,组建由园区班子成员带队的工作组,开展入企“三访三问三解决”,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累计解决问题145个。
构建校地企协同发展机制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云南安宁产业园区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推进“双招双引”,创新实施企业人才引进、科研扶持等10项举措,形成园区经济工作和人才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的良好局面。2023年,园区配合发放人才补贴580余万元,为云南裕能等企业引才110名,为云南杉杉、氟磷电子等20余家企业招聘产业工人1000余人。
通过党建联建活动及“三访三问三解决”入企走访调研、优化营商环境人才专题座谈会等多个渠道,园区把各级人才政策宣传至企业,投资300余万元打造安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互联网+就业机构+企业+人才”的交互式平台,形成线上有平台、园区有市场、企业有网点的招聘就业服务体系。
此外,园区积极推动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双融合,创新设置与安宁市产业相匹配的新能源、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安全、智慧交通、现代物流等专业28个,进行“订单式”培养,不断培养契合安宁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校地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
记者缪亚平 通讯员崔馨予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