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省省、该花花”这是当下年轻人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
根据此前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的《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青年消费现象极具“反差”:这届年轻人,抠抠搜搜地花了很多钱,一边努力卷,一边向外寻求松弛感,他们信奉“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追求购物带来的“情绪价值”。换句话说,他们一边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种草”,在收到货后开始退货“拔草”,既满足了自己的购物乐趣,又不为难不太充盈的荷包。
刚踏入社会的00后郑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购物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非常享受购物的过程,要控制购物欲对我来说很困难。”对于“购物狂”郑夏来说,自己每每在闲暇之余刷直播、逛社交平台时,总会被主播在直播间里声色并茂描述的产品所吸引,而每天收三到五个包裹也是常事。郑夏说:“我从被‘种草’到下单,往往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但如果收到快递后觉得产品不尽如人意,也绝对不会将就。得益于现在各大购物平台的‘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那些不满意的商品我要么退货,要么挂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卖了‘回血’。”
其实,一边下单一边“拔草”这样的购物方式在当今的年轻群体中很常见,网络上将这种消费方式戏称为“反向消费”。作为“反向消费”的主力军,当下的年轻人不再“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反而更加谨慎、理性,强调刚需与性价比,他们拒绝被消费主义绑架,不降低生活品质,但也绝不“多花一毛钱”。
与此同时,当下年轻人在“拥有”这件事上,也变得越来越松弛。郑夏说:“体验消费也好,兴趣消费也罢,放弃拥有所带来的松弛感的背后,是追求更多的可能性与新鲜感的冲动,而这些正是‘用而不拥’中的关键一环。”
“对不常用的东西,我开始接受并热衷于购买二手商品,甚至会主动将闲置品出售,实现物品使用权的有效循环。”郑夏说,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是如此,积极回归商品的自身价值和本质用途,不再强调对商品的物质占有,将目光转向使用体验。这种对无形资产的接纳和非物质化的转变,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灵活和自由,迎合了可持续消费价值观。
记者李梦瑶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