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本报讯 记者吴洁报道 2024年6月是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区分局组织区内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钢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呈达冷冻食品物流有限公司、昆明解化中民燃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模拟“储气罐超压运行”“起重设备伤害事故”“液氨设备泄漏起火”“储罐区法兰泄漏”等场景,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特种设备由于其特殊性,一旦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就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介绍,演练达到了熟悉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标。下一步,经开区将持续加强特种设备监管,全面夯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守牢守稳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从严从细从快排查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切实有效防范、遏制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高校师生到东川产业园区
实习考察
本报讯 记者杨敏 通讯员苏开燕报道 7月1日,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班42名师生到东川产业园区、云南省南洋华侨回国支援抗战历史研究会开展为期5天的实习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师生走进东川工业文明展示厅,了解东川工业发展史;走访昆明凤凰橡胶公司、云南中洲海绵城市建材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使用情况、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并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到云南省南洋华侨回国支援抗战历史研究会,参观南侨机工纪念馆。
“东川天生桥园区涵盖再生资源利用、新型建材、稀贵金属生产、机械设备制造、肥料生产、轻工制造6个产业,建成投产企业48家,规上企业13家,完全满足环境工程专业实习需求。”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班带队教师张皓东说,此次实习考察通过走进企业、走进一线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再生资源利用情况,既丰富了大家的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大家的保护环境意识。
东川产业园区是2021年全省首批审核通过的27个优化提升园区之一,发展定位为“一示范两基地”,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基地。近年来,东川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以及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政策优势,引进再生资源、固废资源利用项目。目前,入驻园区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规上企业达17家,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
东川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昆明理工大学入园实习考察,让双方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今后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东川循环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4场非遗文化展演
走进马金铺街道
本报讯 记者郭曼报道 日前,为期14天的马金铺街道2024年“保护文化瑰宝 传承文化精髓”非遗文化进社区展演活动圆满结束。马金铺街道辖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志愿者历经20多天的创作排练,编排了3组以呈贡花灯、滇剧为主的节目,让非遗节目在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马金铺街道化城集贸市场,花灯歌舞表演精彩纷呈,传统花灯腔调韵味十足,花灯小戏内容寓教于乐,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吸引居民驻足观看。台下展示的刺绣、剪纸巧夺天工、琳琅满目,农民绘画栩栩如生,让大家赞不绝口。
每到一个社区,观众都提前来到现场。花灯小戏《心之所向便是家》《劝赌》《三个媳妇争婆婆》、古装神话花灯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节目在各个社区演出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本次非遗文化进社区展演活动历时2个多月,经过精心编排、演练,用非遗文化独特的表演形式,综合呈现精彩的舞台效果,营造了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为社区居民奉上一场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