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企业科学种植、协助开展项目申报、及时宣贯省市政策……禄劝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立项以来,全县全力推进项目。禄劝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项目5个课题13家企业(单位)完成项目总投入2439.39万元,占总预算4680万元的52.12%。在科技的带动下,禄劝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种植、深加工等产业加快升级。
培育打造特色产业
5月27日,禄劝汤之果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种植的蜂糖李正式上市。连日来,该公司负责人范洪军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广州、浙江、贵州等地的商家纷纷联系收购,有的企业甚至来到种植基地学习技术。和其他品种的李子不同,该公司种植的蜂糖李个头大、口感好、成熟早,能更快一步抢占市场。经过云南云测质量检验有限公司的检测,这些早熟的蜂糖李农残为0,可溶性固形物实测值为20.6,酸甜度适中。
禄劝汤之果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是禄劝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的实施单位之一。在项目经费支持下,该公司摸索出水肥管理、绿色防控、低农残等种植技术,去年11月,企业的“一种早熟型蜂糖李种植用移动式灌溉装置”获发明专利授权。范洪军介绍,加入项目后,禄劝县科工信局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了解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填报各类数据,助力企业发展。今年,该公司还设立了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邀请贵州大学教授鲁敏指导技术。目前,该公司种植的100多亩约4000棵果树,成熟期每天收果600公斤—800公斤,价格高达每公斤150元。
除了禄劝汤之果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在禄劝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中,昆明兰露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种植企业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提升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按照规划,禄劝县将用3年时间,引进筛选重楼、当归、续断、葡萄、草莓等优良品种9个—15个,开发大健康新产品5个以上,良种覆盖率90%以上。通过引进筛选适宜禄劝种植的新品种,使用绿色种植模式,提高重点中药材、特色水果种植产出。通过研发新产品,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带动新增产值5070万元,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2亿元。
引导深加工企业研发创新
科技要素资源集聚不足,导致特色中药材、水果精深加工产品缺乏等是禄劝县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对此,禄劝县提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户经济利益”的思路,助力深加工企业研发创新。
成立于2020年的云南润苍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食品研发与生产,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加入禄劝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项目后,禄劝县科工信局从新品种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引导,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计划和方案调整建议。目前,该公司拥有10万级标准洁净车间(GMP)、5条自动化生产线,国内先进的口服液生产设备、压片糖果生产设备、固体饮料生产设备等,可从事原料提取、冻干、口服液、片剂、粉剂、颗粒剂、丸剂等生产,研发了三七鲜萃液、黄芪精萃液、天麻原浆、鲜灵芝精萃液、犀力王人参黄精片、妙塑白芸豆综合果蔬酵素饮等40多种产品。
去年,云南润苍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投入301.79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1.5%,同比增长150%。“有了专业指导,在项目期间推出大健康产品5项,今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今年一季度公司整体产值和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二季度中4月、5月产值及销售额与一季度持平,变‘淡季’为‘旺季’,推动产值创新高。”
不仅经济效益显著,禄劝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的实施也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中药材种植、优质鲜食水果种植领域,对当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干热河谷及矿山复垦复绿课题研究,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农业种植示范基地,为开采后的矿山复绿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模式。
根据方案,到2025年,禄劝县计划投入R&D费用573万元,较2022年增长131.9%;科技贡献率从0.66%提升至1%;实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从2022年的8个提升至11个;绿色食品认证数量从10个提升至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数量从1个提升至4个。同时,聚焦禄劝县乡村振兴领域的重点共性关键问题,布局中药材关键科学问题等科技创新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科技示范样本。
记者张怡 通讯员李春燕报道
滇ICP备06007192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
昆明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