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6月16日 >> A03
返回频道主页
蒜好经济涨 乡村振兴忙
——晋宁小朴村的亿元蒜产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4-06-16


  小朴村的青蒜田。


  6月6日,杨刚一大早就到了蒜地里,拔蒜、洗蒜,他要在当天12时把300公斤青蒜送到指定地点交易。“现在是6.5元一公斤,家里的4亩地今年应该有6万元的纯收入。”他一边洗蒜一边笑着说,自从种蒜后,家里的收入就变多了。

  杨刚是晋宁区上蒜镇小朴村村民。青蒜是当地的特色产业,目前,小朴村955户家家种蒜,是昆明市最大的青蒜种植区。“村里的2000余亩土地大多种蒜,一年可以种3茬。蒜农户均纯收入超6万元,最高的有10余万元。”小朴村党委书记李忠说。

  一个致富的产业

  村庄要发展,产业要先行。

  小朴村的蒜产业,真正起步的时间是2007年。

  “那一年,李忠书记和村党委坚持带头发展蒜产业,不再种其他效益不好的菜,才有今天的成果。”村里的干部李丽波说。

  在种蒜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村干部李树平经常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从选种、种蒜到管理,手把手教蒜农如何把蒜种得更好。青蒜种出来后,为帮助蒜农解决销路问题,李忠带队一次次跑昆明等地找冷库、找销路,与经销商洽谈,为小朴村的青蒜打开销售渠道。

  好产业,需要一个好品牌。于是,小朴村在2014年成功注册“小朴青蒜”商标,把青蒜种植与品牌建设纳入产业发展全过程。

  现在,小朴村的青蒜已经得到市场普遍认可。除少部分在昆明市场销售外,大部分经过冷藏处理,卖到了四川、深圳、香港等地。“我们每年5月底都会来小朴村收蒜,这个时候采收的红头蒜品质特别好。”外地来的收蒜客商张志平说。    

  一种富裕的经验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为了让村民的青蒜种出好效益,村里设置了多个大蒜清洗池,便于清除蒜头上的泥土,使其更具卖相;村委会还将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方便运输车辆通行;村“两委”与收购商达成协议,确保青蒜价格稳定。

  “村里的耕地只有2000余亩,现在蒜产业发展得很好,但是要扩大规模已经不可能。”于是,李忠等人将目光瞄准与晋宁山水相连的玉溪市,在当地租地种植,将产业向外延伸。同时,与石林县西街口村签订异地帮扶协议,从青蒜种植技术、种苗培育、销售渠道等3方面给予扶持。另外,还与德宏州陇川县达成帮扶协议,将小朴村的青蒜发展经验传授给当地群众,为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增添活力。

  初夏时节,走在小朴村的田间地头,目之所及皆是绿油油的青蒜苗,有风吹过时,青蒜的香味便扑鼻而来。“小朴村也尝试过芋头等其他蔬菜产业,但是群众最终还是觉得种青蒜最好。”李忠看着村里的蒜地,一脸欣慰地说,“未来,这棵蒜还有更好的市场、更大的潜力、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张思晗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