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6月13日 >> A08
返回频道主页
热点话题
带薪年休假为何“缩水”
发布时间:2024-06-13

  □ 一 孔

  带薪年休假休了吗?休满了吗?答案有些扎心。在不少人看来,这就是“纸面上的福利”,看得见、难落实。

  最近,人社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按照在职职工工龄计算,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实际上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带薪年休假,从成为法律制度开始算,至今已进入而立之年了。这些年实践下来,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年休假“缩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单位可操作的空间太大,给不给休、能不能休,用人方掌握着主动权,职工发言权相对较少。实际运作中,没有平衡好和劳动者的关系,或多或少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虽然明确了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但并未对如何落实做出强制规定,弹性空间较大。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天数,应当支付三倍工资。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往往会让执行搞变通、打折扣。有些企业从用工成本、生产经营调度等角度考虑,就会要求员工顾全大局,放弃休假。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基本只能服从,很难依法维权。再说,面对饭碗这个最现实的大问题,有几个人敢于和单位叫板?所以,企业“不让休”,也就只能不休。

  除了“不让休”,也有主动放弃休假的。这种现象虽然不占主流,但也零星存在于职场中。比如一些新入职者,面对区区几天的休假,综合权衡下来还不如不休,保持“随叫随到、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既可以给单位留下一个好印象,为职场生涯积累资本,还能得到相应补偿。还有一些人放弃休假,是因为单位的薪酬构成所致,如果休假就只能领基本工资,和工作量挂钩的绩效就没有,收入会“断崖式”下降。这对于月月供房贷、车贷的人来说,压力有点大。

  带薪年休假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业内人士明确表示需要从根本上落实监督和惩罚措施,让制度“长牙带刺”,同时压缩单位的“议价”空间,赋予职工相应的底气,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休假的社会氛围。只有多方发力,才能让而立之年的带薪休假制度全面“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