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5月31日 >> A04
返回频道主页
《云南人大》杂志刊发文章关注昆明市西山区人大常委会——
用“三心”抓实“三个一”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发布时间:2024-05-31

  近日,《云南人大》杂志2024年第4期刊发了题为《昆明市西山区人大常委会 用“三心”抓实“三个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文章。

  全文如下:

  西山区人大常委会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前卫街道润城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室为轴点,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为落脚点,于2023年7月建成了西山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把推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宝,采取用“三心”抓实“三个一”的工作举措,即:用责任心扛起一面旗、用专注心搭建一个平台、用协同心织密一张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精细化。将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融合融通,最大限度调动和汇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动、联系群众和监督检查作用,把基地建设成为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民情民意的“直通车”,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形式和多样化的功能匹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真切实在可触摸的民主。

  坚持党的领导

  用责任心扛起一面旗

  人大代表唯有知责担责、知重负重,才能在服务人民群众时,主动靠前、畅通民意诉求,真正做到办实事、解民忧。西山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下开展。一是建立了组织架构。以前卫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主任为召集人,其他驻室的12名人大代表轮值作为副召集人,将下沉到社区的各方力量,如驻基地的省、市、区人大代表、“三双”报到党员、社区“大党委”成员、辖区民警、圆桌会企业;社区自有力量,如社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群众、志愿者以及新业态就业群体代表等作为组成人员共同协商议事,群策群力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工作。二是融合并发挥好阵地作用。将社区党群中心、儿童之家、为民服务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党建带群建的工青妇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融入基地中,共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宣传、教育、治理、服务功能的发挥。三是充分发挥进驻基地代表专长。基地现有35名(其中省代表有2人,市代表有3人,区代表有30人)入驻,三级代表根据职业特点和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到民主协商过程中,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的触角末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

  汇聚民情民意

  用专注心搭建一个平台

  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越充分,履职时心里也就越有数,为民解忧为民发声才最真实。实践基地坚持“建、管、用、融”并重,搭建了一个横向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纵向一揽子解决民忧民困的平台。一是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办理的“3+1”制度。“3”即定期接待选民、不定期联系选民、重要事项重点研讨;“1”即一个承诺,是指给居民群众的承诺,承诺民情民意办理件件有回音。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途径收集民情民意,“线上”的方式通过人大代表打造的“基层社会治理通”平台及社区公众号、业主微信楼栋群等,“线下”的方式有代表参与到网格当中发放社情民意单、开展接待接访、走访居民群众等,搭建了一个全方位、智慧化的综合性民情民意收集平台。二是建立基地代表接待轮值制度。探索试行“轮值+预约”的接待方式,对节假日或是周末需要反映问题的居民群众,可以电话、微信预约,由基地安排协调轮值代表接待,倾听群众声音,拓展人大代表履职路径,助力社区更好地为辖区企业居民群众服务。同时,每月安排一个网格小队(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各一人)深入网格走访群众,到群众中倾听民意,收集民情,汇集民智,或是开展主题活动,如法律咨询、专家义诊、普法讲座、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宣传等。民情民意手机办理,我们力求制度化、智慧化,收集到的问题建议,建立民情民意办理工作机制,通过分办、交办、催办、督办“四办”工作流程办理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建立民主议事制度。定期不定期梳理收集到的问题,由召集人针对性组织相关人大代表、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选民群众召开“议事会”,充分听取意见,民主、科学研究决策,促问题解决。同时,建立“联席会”工作机制。邀请区级、街道相关部门人员、3名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督员参加,听取“圆桌汇”或“四议两公开”等有关工作情况,开展有效民主监督,强化民主协商,推动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社区自身建设能力。

  真情服务群众

  用协同心织密一张网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入格既代表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又引导群众、当群众的“带头人”。基地将前卫社区划分为5个四级网格,每个网格有网格长、网格员、3—5名人大代表、党员中心户和“先锋骑士”兼职网格员。基地围绕“代表在格上,履职在网中”的工作主线,将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融合融通。同时,在基地建立“西山区人民政府作风效能革命实践点”,形成“基地吹哨、实践点报到”的听民情、汇民意、解民忧的工作闭环,最大限度调动和汇聚各方力量,同频共振形成合力,联动解决民忧、汇集民意、精细化服务群众。自基层实践基地建成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意见建议142条,办结135条,民意收集量提升71%,办结率95%,未办结问题已由相关代表形成建议提交区十七届人代会。定期接待选民7次,不定期联系选民9次,通过预约,代表接待、走访选民7次,收集意见问题6个,办结6个。召开议事会7次,研究议事事项11项。召开联席会7次、圆桌会5次,收集相关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3条,均按流程转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代表特长特点,组织代表入网开展法律咨询、专家义诊、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10次。发挥基层立法联络站触角末端的抓手作用,针对《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开展立法意见征集1次。通过基地“吹哨”西山区人民政府作风效能革命实践点报到的机制,召开民情恳谈会1次,征求代表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听民情聚民意收集群众意见问题5个,区政府职能部门现场解答解决2个、督办3个,现正在办理中。其中,针对辖区未移交道路规范管理的意见,因管理责任不明晰、道路建设主体方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环境卫生差、机动车乱停放、周边居民出行不便等问题,街道人大工委牵头组织代表进行调研,形成《关于规范管理西山区前卫街道辖区范围内未移交道路的意见建议》的建议提交。

  西山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的建成,初步形成了“人大建场、代表驻场、干部进场、群众赶场、民主满场”的生动局面。

  (西山区人大常委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