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4月2日 >> A02
返回频道主页
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4-02
  同学们参观乌东德水电站。记者蔡晓磊摄


  连日来,阳光灿烂,春光正好,禄劝县5500余名中小学生走出校门,沿着3条定制线路,开启研学之旅。

  在红军长征总部驻地旧址、在“将军树”下、在乌东德水电站坝顶……一堂堂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思政课,正是昆明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写照。

  金沙江边诵 《七律·长征》

  “热血洒青山,丹心献人民”,小米、马金花两位烈士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广泛发动农村群众,把生命永远留在禄劝这片热土。在皎平渡镇烈士陵园,禄劝县民族小学四(3)班的学生庄严肃立、鞠躬默哀。

  走进不远处的村庄,船工运送红军渡过金沙江的画面映入眼帘。学生们踏入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89年前,37名船工奋力摆渡,花了整整7天7夜,用6条木船,越过汹涌波涛,将3万余名红军送至金沙江对岸。

  王博同学是土生土长的禄劝人,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家乡波澜壮阔的历史。他抬头仰望“将军树”,想知道这棵300岁的大树,见证了怎样的变迁?这棵曾经拴过朱德总司令马匹的云南油杉,秋天会变成什么颜色?

  当研学队伍来到洪门渡大桥附近时,金沙江便毫无遮拦地出现在学生眼前。阳光照耀下,江水泛起粼粼波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孩子们高声吟诵《七律·长征》。

  禄劝县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如何用好红色育人资源,上好大思政课?从去年6月开始,禄劝县教育体育局全面摸排县域内的旅游景点、文化场馆、种植养殖基地等,并协同当地党委、政府,深入挖掘、开发资源,初步确立了3条研学实践活动路线:皎平渡镇(小米马金花烈士陵园、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军树)→乌东德镇(船工之家、热带水果种植基地、乌东德水电站),团街镇(红军长征总部驻地旧址、治安村油菜花)→云龙乡(云南栗下农文旅劳动教育基地、云龙水库),九龙镇(红军洞)→转龙镇(平安福、中山楼)→雪山乡(轿子雪山)。让孩子们在这3条路线中追寻家乡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与世界级水电站亲密接触

  乌东德,彝语意为“五谷丰登的坪子”,苗语则是“云雾缭绕的地方”。美丽的名字寄托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隔江遥望,到穿过山体,走在坝上;一脚跨过彩云之南、一脚站在天府之国……进入乌东德水电站之后,这群戴着安全帽的孩子们就有了“十万个为什么”。

  “如何在奔腾的金沙江中建设水电站?”“它有多高?为什么是弧形的?”“水库相当于一个容器,把水装进容器里,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比如发电。如果水满了怎么办?是不是将水放一些出来?”乌东德水力发电厂讲解员王晓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

  跟随王晓菡的脚步,孩子们登上乌东德水电站坝顶,惊叹不已:“水电站真的好薄,好像薯片。”“将来,我要和你们做同事。”才上四年级的马永旭同学开始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研学之行,要突出禄劝的特色与本土文化,更要突出稀缺性。禄劝县教育体育局德育科副科长胡兴红介绍,这是县教育体育局在研学路线规划上达成的共识。在禄劝县和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发电量排名中国第4、世界第7,创下8项“世界第一”的乌东德水电站,自然是首选。

  在禄劝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吴明新看来,研学就要做实,要让孩子们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启发。经过与水电站及乌东德镇的积极沟通协商,学生可以登上梅子坪,了解水电站的建设历程与运行原理;可以到右岸出线厂,俯瞰大坝全景,聆听建设者攻克世界级难题的奋斗历程,学习水电科普知识,真切体验国之重器的魅力。

  让彝山苗岭成为育人课堂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奇特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禄劝县结合学段特点、季节变化、地方风土人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学实践活动。

  在团街镇金黄的油菜花田边,崇德小学的学生用苗语欢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屏山小学的孩子支起画板,描绘春日美景;红军小学的孩子探索油菜的食用之道,学习榨油等实用技艺……

  孩子们回到学校后,将研学过程中的点滴体验,通过文字、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父母和老师交流分享,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禄劝县民族小学四(10)班班主任张永康说,这几天陆续收到数千件与研学相关的作品。孩子们将热情化为动力,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工程师或家乡推介官。

  自去年9月印发《禄劝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来,禄劝县教育体育局结合研学基地特色与学生需求,推出研学课程、研学内容,由学生自愿参与,同时积极探索开展“研学小讲解员”推荐等活动,让孩子们将红色故事、奋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行走的思政大课,不仅在禄劝全县范围内引起共振,更深化了东西部协作,推动了沪昆两地教育交流融合。去年底,禄劝县红军小学学生到上海市文达学校、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地开展研学实践。今年初,上海市文达学校50多名师生来到禄劝,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在劳动实践基地劳作,共享“行走的课堂”之乐。

  吴明新表示,《昆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实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计划。禄劝县一直在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今后会用好立德树人“大课堂”,继续深化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与文化、旅游、共青团等部门合作,深化“研”“学”“实”“践”,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研学课程,培养优秀研学师资,建立科学工作机制,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

  记者张丽亚 杨艳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