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2024年1月23日 >> A06
返回频道主页
永不停摆的透析患者
发布时间:2024-01-23
  患者正在做透析。


  1月22日,在宜良县耿家营乡保功村委会新庄村,72岁的透析患者罗木香起了个大早,和老伴李家才吃完早点,匆匆出门赶乡里到县城的第一趟班车。9点30分,他们要准时赶到宜良县第二人民医院做血液透析。从村里到医院40多公里路,要转3趟车才能到。

  这一条从家到医院的生命之路,他们每周要走3个来回,而且坚持走了近八年。

  好好活下去

  “再检查一遍血透机,他们一到就赶紧安排上机。他们家远,早点做完好让他们在天黑前安全回到家。”宜良二院血液透析科护士长李红一边叮嘱同事,一边等待着两位老人。

  “孃孃,吃早点了吗?”见到罗木香老两口出现在血透科门口,李红问道。

  “吃过了。”路上耽误了几分钟的罗木香歉意地看着李红。

  “嬢嬢,你把外衣脱了,躺21号血透机,大爹躺20号血透机。”10点,罗木香老两口的血透机开机了,鲜红的血液在血透机里缓缓流动。老两口需要静静地平躺4个小时。

  “随时盯着他们血透机的运行情况。”李红跟同事说着。

  安排好两位老人上机后,李红又忙着安排下一位透析患者。每天早上7点开始,28台血透机准点开机,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关机休整。一名透析患者做一次血透需要4个小时,一轮透析患者做完,机器消毒清洗自检,必须确保物品及准备工作完成无误后,下一轮透析患者才接着上机。

  坚持做血液透析,让罗木香老两口活了下来。尽管他们的生活很苦很累,但心态比较乐观。罗木香说,每周一、三、五到县二院做3次血液透析,早已成为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一件大事。她说:“明天还要回地里干农活,种点苞谷、洋芋、蚕豆……只要还能动,就坚持种地。”

  罗木香说,以前做1次血液透析费用太高,现在国家医保政策好,做1次只需要20多元钱。她说:“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照顾我们,甚至有时还为我们端屎端尿,鼓励我们好好活着……”

  家住宜良北古城的唐云军,10多年前患上尿毒症,和病魔战斗了16年。他说:“过完年就46岁了。从30岁开始,一直在宜良二院做血液透析,16年从未间断。以前血压高到200毫米汞柱,现在血压稳定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前有过不好的念头,但看到媳妇、看到医护人员尽心尽力为我治疗,就决定好好活着。”

  多年来,为了帮助危急症血液透析患者跟死神争分夺秒抢时间,血液透析科经常派出120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进村入户,上门接送患者到医院做血液透析。李红说:“看着患者遭受病痛折磨,心里特别难受,所以我们愿意尽自己最大能力护理、照顾好他们。”

  他们都是勇士

  走进透析区,一台台血透机转动着,一个个患者的血液在机器里循环流动着。这些血透机每天开足马力,持续高速运转,净化着患者的血液,帮助他们排除身体毒素,维持生命。

  在血液透析科副主任侯煜心里,血透设备是患者的“救命神器”,每天看着它们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心里很踏实。侯煜最开心的是,看到患者做完血液透析后,减少并发症,缓解身体病痛,重拾生活信心。

  2003年1月至今,血液透析科一共收治了超25万人次透析患者……侯煜工作了17年,见证了太多患者创造的生命奇迹。

  曾经有一位90岁高龄老人,第一次做血液透析时,是家人用小推车推来的,透析几次后,他的身体状况慢慢变好了,自己走着路来透析。老人心态比较好,一直没有放弃,一次不落地坚持做血液透析。

  同这位老人一样,大多数透析患者比较坚强、乐观。侯煜说,对于患者来说,透析不仅是一种治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每天面对病魔的侵扰,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无论在透析室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是最坚强、最勇敢的人。透析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过程,患者需要承受很多痛苦和不适,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用坚韧和毅力支撑着自己勇敢地面对病魔。

  血液透析科是宜良县及昆明市县级医院中最早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科室,两次被评为宜良县名科。21年来,医护人员用一颗平凡的医者仁心、用青春和汗水、用人间大爱陪伴着透析患者走过一个个寒冬……

  记者黄河清摄影报道

下一篇